[实用新型]一种泥石流水、石分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39700.0 | 申请日: | 202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0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雷;刘富文;王羽岱;刘甜;郑诗弋;王海军;毛瑞;罗婧蕾;李当先;王荣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B5/00;E02B5/08;B01D29/58 |
| 代理公司: | 深圳深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95 | 代理人: | 刘慧玲 |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石流 分级 装置 | ||
一种泥石流水、石分级装置,包括:现浇挡墙、分离孔、排导沟以及过滤网;现浇挡墙的顶端装配用于支撑的墩体,并置于易发生泥石流的沟槽内;分离孔分为上、中、下三孔,各个孔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且分离孔开设于现浇挡墙一侧;排导沟分为上、中、下三条,分别对应三个分离孔;过滤网包含上下两层式分布的钢丝网和钢筋网,其通过导轨安装到整体装置的底面,且过滤网的网下部分掏空;其技术要点为,本实用新型便于大规模生产与现场拼装,可有效分离泥石流中不同粒径的沙石成分,后期维护方便,解决了目前泥石流混合物难以进行分离和利用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泥石流水、石分级装置。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一种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由于具有普遍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一旦发生会对交通设施、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等造成极大危害。泥石流中含有大量的水、泥土和各种粒径的沙石材料,且在行进过程中会呈现出上层粒径较大,底层粒径较小的规律。
以往因为很难对泥石流堆积物进行分离,所以难以对泥石流留下的堆积物进行有效利用。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利用铲车、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直接将其运送至不影响交通和生产生活的地方丢弃;所以泥石流给我们带来的只有不利影响,我们未对其加以利用,导致大量的优质建筑材料白白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泥石流水、石分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泥石流水、石分级装置,包括:现浇挡墙、分离孔、排导沟以及过滤网;
所述现浇挡墙的顶端装配用于支撑的墩体,并置于易发生泥石流的沟槽内;
所述分离孔分为上、中、下三孔,各个孔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且分离孔开设于现浇挡墙一侧;
所述排导沟分为上、中、下三条,分别对应三个分离孔;
所述过滤网包含上下两层式分布的钢丝网和钢筋网,其通过导轨安装到整体装置的底面,且过滤网的网下部分掏空。
优选的,所述现浇挡墙可由若干或是单组现浇混凝土组成,且浇筑成型的现浇挡墙截面呈倒“八”字形分布。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均通过导轨固定到现浇挡墙之间和排导沟的内壁底面,且导轨可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分离孔的中、下两层孔的截面呈矩形,且上层孔不封口。
优选的,所述排导沟的上、中、下三条沟体均不封口。
优选的,所述排导沟的上、中、下三条沟体延伸方向均不同,在同一水平面上,各个沟体与水平线形成的角度为5-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石流水、石分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分离孔、排导沟可现浇、可预制,灵活多变,适用于各种地形条件;过滤网可以采用双层布置方式,不易被泥石流损毁;两层过滤网之间不留间隙,可以防止上层钢丝网变形过大而损坏;上层分离孔和排导沟上部不封口,防止堵塞的同时方便维修;排导沟的方向设计不同,分离后的不同粒径的砂石材料自动分开,不会再次混合;墩体支撑着排导沟,防止排导沟因承受较大重量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层过滤网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9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科用眼底镜镜头防尘罩
- 下一篇:一种皮肤科用皮肤消毒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