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校直随动承压支撑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36930.1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0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靖坤;刘庆教;叶海燕;张青山;张守立;杨静;韦金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 | 分类号: | B21D3/10;B21D37/18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田鹏山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校直随动承压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一种校直随动承压支撑。包括承压支撑底座,所述承压支撑底座上端面为圆弧面;随动支撑块的下端面为圆弧面,随动支撑块下端圆弧面配合安装在承压支撑底座上端圆弧面上,随动支撑块两侧面固定有把手;在所述承压支撑底座的两侧面固定有挡片,挡片上端具有U型限位槽,所述随动支撑块两侧的把手位于对应侧的挡片U型限位槽中。本实用新型当在校直过程中下压工件时,工件以承压支撑底座为圆心发生转动,工件旋转过程中对承压支撑底座加力矩驱动随动支撑块转动,在此过程中保持面接触,通过保障受力面积大小及应力分解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校直载荷适应性强,避免因消除校直弯曲造成的工件表面局部应力集中、发生局部变形超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杆件矫直工具,具体是一种校直随动承压支撑。
背景技术
校直的原理为利用三点受力,通过两个承压支撑之间的校直机压头施加与工件变形方向相反的力,使工件发生屈服变形,校直过程中难度较高的是校直的同时控制变形量,防止发生过载导致工件报废。
目前常用的校直承压支撑采用的是固定式V形支撑块。这种校直承压支撑存在的缺陷是:
校直前,工件与V形承压支撑块接触的位置为两条轴向平行线,当校直机下压工件时,工件形成三点受力状态,两端翘起,此时工件与固定式承压支撑的内侧边缘位置成点接触,若过载则呈横向短线接触,因接触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导致应力集中超过工件表面强度,工件发生局部变形超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校直随动承压支撑。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校直随动承压支撑,包括承压支撑底座,所述承压支撑底座上端面为圆弧面;随动支撑块的下端面为圆弧面,随动支撑块下端圆弧面配合安装在承压支撑底座上端圆弧面上,随动支撑块两侧面固定有把手;在所述承压支撑底座的两侧面固定有挡片,挡片上端具有U型限位槽,所述随动支撑块两侧的把手位于对应侧的挡片U型限位槽中。
其进一步是:所述承压支撑底座圆弧面上开设有均布的油槽,油槽中添加黄油。
所述把手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随动支撑块侧面的高强螺栓。
所述随动支撑块上侧面为弧形面,随动支撑块上侧面两侧具有向内延伸的卡台;卡瓦呈圆弧形,卡瓦配合安装在随动支撑块上侧弧形面上,卡瓦两侧卡在随动支撑块卡台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承压支撑底座、随动支撑块之间采用圆弧面接触设计,在承压支撑底座的圆弧面内增加润滑油槽提高变载承压能力;
2、当在校直过程中下压工件时,工件以承压支撑底座为圆心发生转动,工件旋转过程中对承压支撑底座加力矩驱动随动支撑块转动,在此过程中保持面接触,实现对校直载荷适应性强,通过保障受力面积大小及应力分解的方法,避免因消除校直弯曲造成的工件表面局部应力集中、发生局部变形超差的问题。
3、卡瓦便于拆卸安装,通过调整安装不同规格的卡瓦从而满足不同缸径的校直要求,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工件矫直前安装示意图;
图3是工件矫直时工作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剖视图;
图中:1、卡瓦;2、随动支撑块;3、挡片;4、承压支撑底座;5、把手;6、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6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打磨抛光装置
- 下一篇:平衡式减振接管密性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