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油回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35634.X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97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梁斌华;李军强;孙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50/00;B01D53/04;B01D53/00;B01D53/74;B01D53/7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杜丹丹 |
| 地址: | 236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油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油回收系统,包括进气管、冷凝装置、喷淋装置、布袋除尘器、第一离心风机、干式过滤器、活性炭箱、UV光氧催化设备、烟道、煤油回收箱以及液体分层箱,所述进气管与冷凝装置顶部连通,所述冷凝装置、喷淋装置、布袋除尘器、第一离心风机、干式过滤器、活性炭箱、UV光氧催化设备和烟道分别依次连通,所述冷凝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煤油回收箱连通,所述喷淋装置的底部与所述液体分层箱连通,所述液体分层箱还与所述煤油回收箱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所述冷凝装置对含油气体进行冷凝初步回收,然后再通过喷淋装置对冷凝后的气体进行二次回收,大大提高了煤油回收效率,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油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油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PTFE),俗称塑料王,是由四氟乙烯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它在196-260℃的较广温度范围内,均保持优良的力学性能,只有在高温环境下才容易分解,聚四氟乙烯是生产生胶带母料的主要原料,在母料带的制备生产工艺中,需要加入25%的煤油作为辅助剂,以便于母料的成型,但在生胶带的加工生产中需要将母带中含有的煤油经高温分解脱离排放出来,排放出的含油气体进入大气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造成极大的浪费。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3295439U公开了一种生料带专用煤油废气回收设备,来提高煤油回收纯度,但其效果有限,排出的气体还是会有部分油液,煤油回收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煤油回收率防止环境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油回收系统,包括进气管、冷凝装置、喷淋装置、布袋除尘器、第一离心风机、干式过滤器、活性炭箱、UV光氧催化设备、烟道、煤油回收箱以及液体分层箱,所述进气管与冷凝装置顶部连通,所述冷凝装置、喷淋装置、布袋除尘器、第一离心风机、干式过滤器、活性炭箱、UV光氧催化设备和烟道分别依次连通,所述冷凝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煤油回收箱连通,所述喷淋装置的底部与所述液体分层箱连通,所述液体分层箱还与所述煤油回收箱连通。
通过所述冷凝装置对含油气体进行冷凝初步回收,然后再通过喷淋装置对冷凝后的气体进行二次回收,大大提高了煤油回收效率,使得最终从烟道排出的气体中含油率满足排放要求,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通过液体分层箱对喷淋后液体中含有的煤油进一步回收利用,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
优选地,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器和装设有冷凝液的冷凝塔,所述进气管与冷凝装置顶部连通,所述冷凝装置的底部侧面与喷淋装置连通,所述冷凝装置底部与煤油回收箱连通,所述冷凝塔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一支架、冷凝壳体和翅片管,所述冷凝壳体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冷凝壳体顶部设置有与进气管连接的进气口,所述冷凝壳体底部侧面设置有与喷淋装置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冷凝壳体底部设置有与煤油回收箱连通的第一回收管,所述冷凝壳体内部还由下至上固定多排翅片管,所述翅片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和出液端且均与所述冷凝塔连通。
通过冷凝塔为翅片管内提供冷凝液,并且还回收其冷凝后的液体,进行重复利用,进入所述冷凝壳体内的含油气体通过翅片管的冷凝后,其中煤油由气态变为液体流入冷凝壳体底部,最终变为液体的煤油通过第一回收管流入所述煤油回收箱实现初步回收。
优选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喷淋塔体、喷淋层、填充层和除雾层,所述喷淋塔体固定在第二支架上,所述喷淋塔体底部侧面与所述冷凝壳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喷淋塔体底部与所述液体分层箱连通,所述喷淋塔体顶部与所述布袋除尘器连通,所述喷淋塔体内部设置多个喷淋层,每个喷淋层底部设置有填充层,最顶端的喷淋层顶部设置有除雾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56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