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瓶的保温避光易观察式外套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31781.X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33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徐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升祥 |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J1/14;A61M5/44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李宇帆 |
| 地址: | 5284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保温 避光 观察 外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瓶的保温避光易观察式外套,包括能够供输液瓶完全放入的套体,该套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该套体上端开口、下端封闭,该套体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吊钩或设有挂绳,吊挂式结构,方便临床操作,该套体的下端设有供输液瓶的瓶口露出的通孔,该套体的内侧设有加热层,该加热层和套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隔热保温层,该套体的侧面从上到下设有窄条形的观测口,以供侧面观测输液瓶液面的情况,观测口为侧缝结构,以便卡入输液管,促进无菌操作。该外套具有较好避光性,较好的保持对比剂的稳定性;且能够对对比剂加热保温,使输进患者身体内的X线对比剂都能够具有一个合适的温度,提高对比剂进入体内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瓶的保温避光易观察式外套。
【背景技术】
在介入手术中进行血管造影,需要往血管内注入X线对比剂。因介入手术室工作性质,室温长年控制在20℃左右,输入的X线对比剂量大、温度低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及具有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需要对X线对比剂进行加温和保温。目前的做法是将X线对比剂固定在一个设备中加热并推压注射,这种设备费用昂贵,而且在临床应用中不方便,并且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抽吸少量对比剂做探查性注射和使用手动推注方式进行血管造影。因此,临床上经常使用吊挂式手动抽吸注射,目前的做法是先将装有X线对比剂的注射瓶放进恒温箱加热后,再从恒温箱内取出并吊挂在需要位置的挂钩上。这样存在的问题是:在低温环境中注射时,输液瓶中的X线对比剂在注射的过程中会不断冷却,注射一段时间后,X线对比剂的温度就会变低,从而使中后段的注射变得不适。而且直接吊挂在空中的X线对比剂,没有避光保护,影响对比剂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输液瓶的保温避光易观察式外套,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注射操作、在注射过程中能够使X线对比剂保温和保持稳定性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输液瓶的保温避光易观察式外套,包括能够供输液瓶完全放入的套体,所述套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所述套体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套体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吊钩或设有挂绳,所述套体的下端设有供输液瓶的瓶口露出的通孔,所述套体的内侧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和套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隔热保温层,所述套体的侧面从上到下设有窄条形的观测口,以供侧面观测输液瓶的情况。
如上所述的一种输液瓶的保温避光易观察式外套,所述观测口为开设在套体侧面上的侧缝,其上端与套体上端开口相通,下端与通孔相通,以供输液管侧向卡入套体内侧。
如上所述的一种输液瓶的保温避光易观察式外套,所述观测口的宽度介于1.0cm至1.5cm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输液瓶的保温避光易观察式外套,所述套体的外侧面上设有控制加热层加热的加热安装部,所述加热安装部的下端设有朝下的并用于与电源线电性连接的插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输液瓶的保温避光易观察式外套,所述加热安装部上设有加热开关。
如上所述的一种输液瓶的保温避光易观察式外套,所述加热安装部上设有温控系统,所述加热安装部上设有与温控系统电性连接的显示屏和能够上下调节设定温度的温度调节按钮,所述套体上设有与温控系统电性连接的并用于检测输液瓶溶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吊挂式结构,方便临床操作。
2、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避光,较好的保持对比剂的稳定性;且能够对对比剂加热保温,使输进患者身体内的X线对比剂都能够具有一个合适的温度,提高对比剂进入体内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升祥,未经徐升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17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