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沉降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31032.7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7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华;黄鹏;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鑫弘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沉降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沉降监测装置,涉及岩土工程检测的技术领域。它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安装有水箱和沉降显示板,所述沉降显示板上设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底座上连接有端部位于基坑上方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空余端铰接有翘杆,所述翘杆一端连接有位于基坑内的钢丝绳,另一端连接有吊绳,所述钢丝绳下端连接有搁置在基坑底部的锚块,所述吊绳下端连接有位于水箱内的沉降块,所述沉降块的位置与沉降显示板上的刻度线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呈间隔布置,沉降块和沉降铰接点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大于锚块和沉降铰接点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本实用新型能提高基坑沉降的监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沉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检索到一篇公告号为CN2105073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沉降监测仪,包括本体以及支撑架,所述本体设置有两组水箱,所述支撑架靠近于所述水箱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穿设有钢丝,所述钢丝底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在基坑内的锚块,所述钢丝顶端设置有用于展示基坑沉降程度的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包括与钢丝顶端固定连接的滑块以及便于检测基坑沉降程度的沉降块;所述滑块卡接有与所述水箱转动连接的跷杆,所述跷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沉降块铰接,所述跷杆与所述水箱之间设置有用于放大所述锚块沉降变化量的调节组件。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基坑发生沉降时,上述安装架也向下移动,这样,水箱和卡接块会同步向下移动,从而使上述基坑沉降监测仪测得的基坑沉降量不准确,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沉降监测装置,具有能提高基坑沉降监测精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坑沉降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安装有水箱和沉降显示板,所述沉降显示板上设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底座上连接有端部位于基坑上方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空余端铰接有翘杆,所述翘杆一端连接有位于基坑内的钢丝绳,另一端连接有吊绳,所述钢丝绳下端连接有搁置在基坑底部的锚块,所述吊绳下端连接有位于水箱内的沉降块,所述沉降块的位置与沉降显示板上的刻度线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呈间隔布置,且第一底座和基坑侧壁的距离不小于3m,第二底座和基坑侧壁的距离不小于3m,所述支撑杆和翘杆的连接处为沉降铰接点,所述沉降块和沉降铰接点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大于锚块和沉降铰接点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距离基坑的距离比较安全(不小于3m),故在基坑产生沉降时,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并不会跟着沉降,沉降铰接点的位置也不会跟着移动,而锚块会跟着基坑向下沉降,这样,在已知翘杆重量、沉降块重量、锚块重量、沉降块和沉降铰接点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锚块和沉降铰接点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以及沉降块上升距离的情况下,人们即可根据力的平衡计算公式,计算出锚块的沉降量,也即计算出基坑的沉降量;同时,由于本申请的锚块的沉降量经过了翘杆放大,因此,本申请所最终计算得到的基坑沉降量更加准确,提高了基坑沉降监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的空余端依次连接有铰接轴和挡块,所述翘杆可转动的套在铰接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翘杆可以在铰接轴的作用下上下摆动,上述铰接轴即可作为本申请的沉降铰接点,这样,本申请实现了支撑杆的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鑫弘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鑫弘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1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型材用阳极氧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