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通讯的抗干扰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16693.2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58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雷本成;王林;吴明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信电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C23/04 | 分类号: | G08C2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百川兴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7 | 代理人: | 王云春;夏晓明 |
| 地址: | 610052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通讯 抗干扰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通讯的抗干扰结构,包括壳体、红外接收管、第一红外发射管和通信模块,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红外接收管,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左侧安装有第一红外发射管,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位于第一红外发射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锥面套,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右侧嵌设有红外屏蔽护套,所述红外屏蔽护套的底端内侧安装有第二红外发射管。本实用新型中,当现场只有一只电表的时候使用广角红外发射管,当现场有多只电表的时候,使用带屏蔽护套的红外发射管,可以解决红外多表通讯时的干扰问题,同时也不会对单表通讯的通讯距离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通讯的抗干扰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集终端主要是通过红外通讯的方式采集数据,要采集数据必须先读取设备地址,而读取设备地址必须采用广播包的形式发送红外数据。由于红外线的发射范围广,所以在多个设备比较集中的情况下,会用多个设备同时接收到广播包并同时向采集终端发出设备地址数据,红外数据就会相互干扰,导致数据采集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采集终端红外发射范围大,红外数据的相互干扰大,采集成功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红外通讯的抗干扰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通讯的抗干扰结构,包括壳体、红外接收管、第一红外发射管和通信模块,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红外接收管,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左侧安装有第一红外发射管,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位于第一红外发射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锥面套,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右侧嵌设有红外屏蔽护套,所述红外屏蔽护套的底端内侧安装有第二红外发射管,所述壳体的内侧底部安装有PCB,所述PCB的前端安装有通信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前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前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和前盖均是由细金属网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红外屏蔽护套的顶端呈尖锥状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锥面套的内侧嵌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是由纯铜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红外接收管、第一红外发射管和第二红外发射管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PCB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二红外发射管上设有红外屏蔽护套,可有效屏蔽掉目标范围以外的红外光束,使红外发射管的发射范围变小,同时为了较小对采集单个设备的通讯距离和通讯角度的影响,在第一红外发射管外增加了锥面套和发射层,可形成一个广角的红外发射管,当现场只有一只电表的时候使用广角红外发射管,当现场有多只电表的时候,使用带屏蔽护套的红外发射管,这种结构的综合设置可以解决红外多表通讯时的干扰问题,同时也不会对单表通讯的通讯距离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外通讯的抗干扰结构的正视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壳体;101、前盖;2、红外接收管;3、红外屏蔽护套;4、锥面套;401、反射层;5、第一红外发射管;6、第二红外发射管;7、PCB;8、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信电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信电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66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激光扫描装置的保护罩
- 下一篇:一种具有旋转灯的视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