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噪减震型电力电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16074.3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3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象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H01G2/02;H01G2/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临***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电力 电容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降噪减震型电力电容器,包括降噪结构、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电容芯子、设于箱体底侧且用于承托电容芯子的芯子托架,以及设于芯子托架、箱体底壁之间的隔振组件;所述降噪结构设于箱体侧壁,降噪结构包括降噪底层、降噪顶层与降噪过渡层,降噪底层固定在箱体侧壁,降噪底层、降噪顶层均为板状结构;所述降噪底层端部设有凹槽,凹槽内侧装设有调节架、螺杆与驱动组件,螺杆设于调节架内侧且其两端分别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凹槽壁以及调节架顶端,螺杆上套装有第一带轮与螺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降噪结构、隔振组件,利用隔振组件、降噪结构提高隔振减振减噪效果,使得噪声的处理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降噪减震型电力电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高压、特高压输电项目的不断投入和研发,越来越多的高压、特高压输电工程得以立项建设。在整个高压、特高压输电系统中,换流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电力电容器则是换流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电容器噪声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单台电力电容器在模拟工作条件下的辐射噪声可达60dB(A)以上,而整个换流站中全部电力电容器叠加在一起的辐射噪声可达90dB(A)以上。由于噪声引起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电力电容器的辐射噪声水平已成为目前一个急需解决的工程问题。
目前针对减噪主要的措施是在电容器内部加微孔降噪板,但是该种措施目前降噪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一种降噪减震型电力电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减震型电力电容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噪减震型电力电容器,包括降噪结构、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电容芯子、设于箱体底侧且用于承托电容芯子的芯子托架,以及设于芯子托架、箱体底壁之间的隔振组件;所述降噪结构设于箱体侧壁,降噪结构包括降噪底层、降噪顶层与降噪过渡层,降噪底层固定在箱体侧壁,降噪底层、降噪顶层均为板状结构;所述降噪底层端部设有凹槽,凹槽内侧装设有调节架、螺杆与驱动组件,螺杆设于调节架内侧且其两端分别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凹槽壁以及调节架顶端,螺杆上套装有第一带轮与螺母;所述调节架侧端设有长条孔,螺母端部连接有支架,支架截面呈L形状且其自由端伸出长条孔并连接降噪顶层。
优选的,降噪过渡层连接于降噪底层、降噪顶层之间,降噪过渡层包括多个可自由伸缩的降噪段。
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与第二带轮,电机固定在凹槽内侧,电机轴端连接有第二带轮,且该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带轮联动。
优选的,隔振组件包括隔振顶座、隔振底座以及连接于隔振顶座、隔振底座之间的阻尼减振件。
优选的,多个所述降噪段均呈褶皱状且其首尾连接,降噪段内侧设有可伸缩的吸音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降噪结构、隔振组件,利用隔振组件提高隔振减振效果;而降噪结构则是利用降噪底层、降噪顶层以及降噪过渡层来实现降噪处理,噪声由降噪顶层进入降噪结构内,经有褶皱的降噪过渡层对其进行吸附,消除大部分噪声,使得噪声的处理效果更好;而且由于在降噪底层、降噪顶层之间设置由电机、螺杆组成的调节组件,利用该调节组件可实现降噪顶层相对接近以及远离降噪底层,从而使降噪过渡层的过渡距离增大,使得降噪过渡层对噪声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电容芯子;3、芯子托架;4、隔振顶座;5、隔振底座;6、阻尼减振件;7、降噪底层;8、降噪顶层;9、降噪过渡层;10、调节架;11、螺杆;12、第一带轮;13、螺母;14、支架;15、电机;16、第二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象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象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6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