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15953.4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2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焦艳梅;郭立春;安逸;宋林辉;陆惟煜;吴继业;文飞黄;杨孝卿;叶宇恒;张萌;陈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2 | 分类号: | G09B2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李德溅 |
地址: | 2118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流体力学 综合 实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平台,在实验平台的一端上方放置有稳流水箱(24)且在稳流水箱(24)的正下方设有蓄水箱(22),蓄水箱(22)内的水泵(23)通过稳流进水管(17)为稳流水箱(24)供水;所述稳流水箱(24)朝向实验平台另一端的开口侧壁板(25)上设有开口(26),且开口侧壁板(25)的内侧设有用于插入相应实验挡板以封闭开口(26)的挡板插槽(27);该开口侧壁板(25)外侧的实验平台上用于安装相应的非共用实验组件,且实验平台的另一端下侧设有回水过滤槽(12)。本实用新型的综合实验装置通过切换不同的实验挡板完成不同的实验,通用件能够实现模块化生产,设备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力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装配式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流体力学既包含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又涉及工程技术科学方面的应用。以上主要是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说明流体力学的内容和分支。此外,如从流体作用力的角度,则可分为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从对不同“力学模型”的研究来分,则有理想流体动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等。为了观察流体现象,出现了流体力学实验装置。
目前成熟的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同时进行流体力学实验中的雷诺实验、局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文丘里流量计测流量实验、孔板流量计实验、毕托管实验、伯努利方程实验和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等。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台上只放置实现单个流体力学知识点演示的实验设备,也就是说每个实验都需要一个实验台和一套泵及储水罐。对一个以某工科型为主的大学为例,需要的流体力学演示实验的台套数可多达50台,加上材料准备等空间,占地面积接近300m2,造成了教学场地等资源的浪费。即使有的装置集成了多个实验,但又无法合理配置时间。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演示实验难度的不同,学生在不同实验台上操作时间差别较大,造成难度较小的实验闲置时间更多,泵、桌台等设备利用率低。
而综合性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功能繁多、样式也较多,但现有的综合性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所用材质贵或设计组件具有一定曲率使得加工难度大;组件往往为集成式装置且并单独生产成本高,导致了维护难度颇大;装置无法根本性解决实验功能单一的问题,仅把固定数目的实验集成不具有可拓展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装配式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在实验平台的一端上方放置有稳流水箱且在稳流水箱的正下方设有位于实验平台内腔中的蓄水箱,蓄水箱内的水泵通过稳流进水管为稳流水箱供水;所述稳流水箱朝向实验平台另一端的开口侧壁板上设有开口,且开口侧壁板的内侧设有用于插入相应实验挡板以封闭开口的挡板插槽;该开口侧壁板外侧的实验平台上用于安装相应的非共用实验组件,且实验平台的另一端下侧设有回水过滤槽。
所述的挡板插槽和相应的实验挡板之间采用卯榫结构连接且挡板插槽的外侧壁为开口侧壁板。
所述的回水过滤槽通过实验平台下方设置的回水管道与蓄水箱相连接。
所述的稳流水箱内设有弧形溢流坝,弧形溢流坝将稳流水箱的内腔分割为稳流区和溢流区,溢流区的底部通过稳流出水管与蓄水箱相连通;稳流区内设有稳流机构且稳流进水管设置在稳流机构和弧形溢流坝之间的稳流区底部。
所述的稳流机构采用稳流抽屉或多重通孔错位式稳流板。
所述的蓄水箱内设有用于放置水泵的无水泵间,水泵的抽水口伸出无水泵间外的蓄水箱中且水泵的出水口与插入无水泵间内的稳流进水管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的蓄水箱上设有数显设备间且数显设备间内设有与水泵通过线路相连接的可控无级调速器以控制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5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扎针准确率的针灸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仿真教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