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回路接线端子排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14899.1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8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林贵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荣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25/16 | 分类号: | H01R25/16;H01R13/40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陈付玉 |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路 接线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回路接线端子排,其包括若干拼装成一体式结构的插接单元,所述插接单元包括静插接件和动插接件,所述静插接件包括静接线部以及静插接部,所述静接线部上装设有若干个呈阶梯状分布的压接端子,所述静插接部上形成纵向分布的至少两个静插接槽,所述静插接槽的前后两侧装设有静导电板,所述静导电板与所述压接端子形成电连接;所述动插接件包括动插接部和动接线部,所述动接线部与所述静插接槽适配,所述动接线部的前后两侧装设有动导电板,所述动导电板与所述静导电板形成接触式连接,所述动插接部内装设有插片,所述插片与所述动导电板形成电连接。本实用的接线端子排由于具备多个静插接槽和动接线部,能满足更多的接线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框架式断路器上的多回路接线端子排。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排,因众多导线的集中接线需求应运而生,其特别适用于诸如框架式智能断路器等需要密集接线的产品上,现有技术中,端子排一般都由若干个插接单元拼接而成,每个插接单元包括彼此互相匹配的动插接件和静插接件,由于断路器等负载的体积限制,作为安装附件的接线端子排往往无法满足接线要求,具体表现为端子排都是经由若干个插接单元拼装而成,而每个插接单元的进线和出线只能满足一个回路的要求,即两个进线接线端配合两个作为出线连接的接线端,形成了每个插接单元只能作为单个回路电连接的功能,这样的结构在现今集成化电气设备上的使用越发显示出因回路太少而导致接线不足的弊端,而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则基于这个缺陷,做出了进一步的设计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满足更多接线要求的多回路接线端子排,该端子排的单个插接单元能满足更多回路的接线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多回路接线端子排,其包括若干拼装成一体式结构的插接单元,所述插接单元包括
静插接件:其包括用于外接导线的静接线部以及与所述静接线部的内腔连通的静插接部,所述静接线部上装设有若干个呈阶梯状分布的压接端子,所述静插接部上形成纵向分布的至少两个静插接槽,所述静插接槽的前后两侧装设有静导电板,所述静导电板与所述压接端子通过诸如导线等导体形成电连接。
动插接件:其包括动插接部以及与所述动插接部的内腔连通的动接线部,该动接线部与所述静插接槽适配,所述动接线部的前后两侧装设有动导电板,所述动导电板与所述静导电板形成接触式连接,所述动插接部内装设有若干插片,所述插片与所述动导电板通过导线等导体连接而形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多回路接线端子排的特征,尤其的限定每个插接单元的静插接槽数量为纵向分布的两个,进而引出动接线部的数量同样为两个,由于每个静插接槽内的具有两个对应分布的静导电板,即总共有四个静导电板,故而所述压接端子也同样以阶梯状形式分布有四个,显然,上述四个压接端子和两个静插接槽以及两个动接线部的数量设置只是一种距离,基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原理还可以引申出数量更多的接线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的精神所引申出的创造发明,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动接线部具有横向分布的中间隔板,该中间隔板的前后两侧具有挡条,所述中间隔板的顶端形成与所述中间隔板呈垂直状态的端板,所述端板的前后两侧边沿形成朝所述中间隔板方向延伸的斜向板,所述动导电板分设在所述中间隔板的前后两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条对所述动导电板形成抵接,可有效限制动导电板在中间隔板两侧的间距,并且所述动导电板上、靠近所述端板的位置形成凸起,所述动导电板上、与所述斜向板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翘板,所述动导电板上、远距离于所述翘板的一端形成侧向限位槽,所述动接线部上、与所述侧向限位槽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纵向限位筋;所述动导电板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静导电板形成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条与所述凸起在横向方向上形成横向错位分布,具体而言,该挡条位于所述中间隔板的靠中间位置,以此使得动导电板上位于所述挡条与凸起之间的部分形成弹性片的功能,进而实现动导电板通过凸起与所示静导电板之间形成弹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荣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荣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48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