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壳体和空调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13999.2 | 申请日: | 2020-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3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吴灿炎;崔松林;王团;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56 | 分类号: | F24F1/56;F24F1/10 |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薛飞飞;黄国豪 |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室外 机壳 空调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壳体和空调器,空调室外机壳体内设置有压缩机舱和风机室,风机室的前侧具有出风口,空调室外机壳体包括沿着压缩机舱的外周依次连接的前侧板、左侧板、后侧板和中隔板。压缩机舱和风机室通过中隔板隔开。中隔板包括沿着厚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吸音层、第一隔音层、第一支撑板、第二隔音层和第二吸音层,第一吸音层朝向风机室设置,第二吸音层朝向压缩机舱设置。左侧板和后侧板均为多层壁板,多层壁板包括沿着厚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二支撑板、第三隔音层和第三吸音层,第三吸音层朝向压缩机舱设置。该空调室外机壳体能够降低空调噪音,同时拍振声减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壳体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室外机均设有压缩机和配管系统,而压缩机和配管系统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以及噪音。虽然市场上有通过在压缩机、以及配管系统处设置隔音材料,但是起到的隔音效果并不是很好,压缩机、以及配管系统在在运行时产生震动和噪音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公布号为CN10655608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壳及空调室外机,通过在空调外机壳体的内侧加装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和防震层来实现空调室外机的静音工作,避免空调室外机运行时产生噪音以及震动而影响用户体验。由于该专利涉及对整个空调外机壳体粘贴三层复合材料,不仅材料增加导致成本上升,而且外机壳体面积大,技术工人操作难度高,工时消耗较多。同时,不能有效隔开风机室和压缩机舱的噪音,忽视压缩机才是空调室外机的主要噪声源,拍振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空调噪音,同时拍振声减弱的空调室外机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外机壳体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壳体,空调室外机壳体内设置有压缩机舱和风机室,风机室的前侧具有出风口,空调室外机壳体包括沿着压缩机舱的外周依次连接的前侧板、左侧板、后侧板和中隔板。压缩机舱和风机室通过中隔板隔开。中隔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第一吸音层和第二吸音层,第一隔音层和第二隔音层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两个表面上,第一吸音层设置在第一隔音层背对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上,第二吸音层设置在第二隔音层背对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上。第一吸音层朝向风机室设置,第二吸音层朝向压缩机舱设置。左侧板和后侧板均为多层壁板,所述多层壁板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三隔音层和第三吸音层,第三隔音层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与第三吸音层之间,第三吸音层朝向压缩机舱设置。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中隔板设计成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第一吸音层和第二吸音层的多层结构,风机运行产生的震动噪音通过第一吸音层吸收并通过第一隔音层隔开,压缩机产生的震动噪音通过第二吸音层吸收并通过第二隔音层隔开。由于空调室外机的拍振是由于轴流风机旋转噪音频率与转子压缩机运行频率接近,且两种声频发生交叉干涉导致,多层结构的中隔板通过隔开两个振动源,有效减弱了两种声频干涉产生的能量,从而有效隔开压缩机舱和风机室的噪音以及振动传递,实现空调器拍振声的减弱。
同时,根据仿真结果以及实测数据表明,只要将左侧板和后侧板均设计成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三隔音层和第三吸音层的多层结构,即可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是否对前侧板和顶盖进行吸声降噪处理对降噪效果影响不大,且第二支撑板的外侧表面为外观面,无需设置隔音层和吸音层,即可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和第三隔音层均由橡胶制成。
进一步的方案是,橡胶为氯化丁基橡胶或丁基橡胶。
由此可见,由于氯化丁基橡胶对低频噪音的隔音效果优于丁基橡胶,但丁基橡胶对高频噪音的隔音效果优于氯化丁基橡胶。根据空调室外机噪音实测数据,当低频噪音较大时,选择氯化丁基橡胶,当压缩机高频噪音较大时,选择丁基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3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蓄能双向密封圈
- 下一篇:一种风机防倒风顶筒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