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12234.7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2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朱立新;李子富;门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沿江资源生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3/32;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污泥 脱水 资源 化生 | ||
1.一种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塔(1)、设置在种植塔(1)内的带过滤孔的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种植层(12)和多层填料层,所述种植塔(1)内设有将污泥排入种植层(12)上方的排入管(13),所述种植塔(1)在支撑板(11)下方设有污水排出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其特征是:所述多层填料层先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砾石层(15)、煤粉层(151)、沸石层(1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11)上方放置有覆盖支撑板(11)的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上开设有若干通水孔(161),所述种植层(12)和多层填料层位于移动板(16)上方,所述种植塔(1)内设有驱动移动板(16)移动的驱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其特征是: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移动板(16)周边的若干拉杆(17),各个所述拉杆(17)上端均延伸出种植塔(1)上方且通过同一环板(171)连接,所述种植塔(1)上端壁设有若干第一气缸(172),各个所述第一气缸(172)的活塞杆与环板(171)下端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其特征是:所述移动板(16)下端面设有若干第一杆(18),各个所述第一杆(18)远离移动板(16)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181),所述第一杆(18)通过连接孔(181)滑移连接有第二杆(182),所述连接孔(181)的孔底设有驱动第二杆(182)移动的第二气缸(18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11)上设有清理支撑板(11)上过滤孔的清扫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其特征是:所述清扫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11)上且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一侧与种植塔(1)内壁抵触,所述支撑板(11)上放置有加强板(191),所述加强板(191)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固定板(19)通过同一铰接点铰接有第一摆板(192)和第二摆板(193),所述第一摆板(192)和第二摆板(193)在远离固定板(19)的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三摆板(194)和第四摆板(195),所述第三摆板(194)和第四摆板(195)铰接在加强板(191)的同一点,所述第一摆板(192)和第二摆板(193)上均铰接有第三杆(196)和第四杆(1961),所述第三杆(196)上开设有供第四杆(1961)进入的移动槽(1962),所述移动槽(1962)的槽底设有驱动第四杆(1961)在移动槽(1962)内移动的第三气缸(1963),所述加强板(191)在朝向支撑板(11)的一侧设有第一刷毛(196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板(191)上端设有与移动板(16)抵触的第二刷毛(196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其特征是:所述种植塔(1)内壁在加强板(191)和固定板(19)之间设有若干平行于固定板(19)的清理板(197),各个所述清理板(197)上均开设有沿清理板(197)长度方向分布的滑槽(1971),所述第一摆板(192)、第二摆板(193)、第三摆板(194)和第四摆板(195)上均设有与滑槽(1971)对应的滑块(1972),所述清理板(197)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与移动板(16)抵触的第三刷毛(1973)和与支撑板(11)抵触的第四刷毛(1974)。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污泥脱水资源化生态塔,其特征是:所述种植塔(1)上设有一端延伸出移动板(16)下方的通气管(198),所述通气管(198)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延伸出种植塔(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沿江资源生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沿江资源生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22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加工中心智能刀具柜
- 下一篇:一种摩擦型高阻尼橡胶桥梁减震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