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形变测量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12160.7 | 申请日: | 2020-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2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谢冬竹;李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顺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唐学青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形变 测量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玻璃形变测量的设备。该玻璃形变测量的设备包括机架;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的工作台;玻璃承载台,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下部压杆装置,设置于所述玻璃承载台上;上部压杆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压模块上且位于下部压杆装置的上方;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下压模块,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的最下端且位于所述玻璃承载台的正上方;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下压模块向所述玻璃承载台移动或远离所述玻璃承载台。上/下部压杆装置分别采用在支持部上安装接触棒的结构,通过该细长的接触棒与玻璃接触,可以精确调控接触位置,保证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性能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涉及玻璃检测的工序还是以人工手动为主,通过人使用简易的测试装置来完成每一环节的数据采集。该工作模式往往检测步骤繁琐,对作业者的要求较高,且由于存在很多人为的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导致测试结果出错或精度不高,而且测试效率较为低下,因而测试成本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些企业也研发了一些专门用于玻璃荷重或性能测试的设备,但还是会存在精度不够高、操作繁琐的问题,甚至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有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独特,既能保证测试精度,又能避免安全隐患的玻璃形变测量的设备。
具体的,该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的工作台;
玻璃承载台,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
下部压杆装置,设置于所述玻璃承载台上;上部压杆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压模块上且位于下部压杆装置的上方;
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下压模块,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的最下端且位于所述玻璃承载台的正上方;
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下压模块向所述玻璃承载台移动或远离所述玻璃承载台。
更具体的,所述下部压杆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压杆,以及调节丝杆,通过调节该调节丝杆,能够调节所述两根压杆向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移动,以调节该两根压杆的间距。
更具体的,所述上部压杆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压杆,固定于所述下压模块上,且与所述下部压杆装置相互平行地设置。
更具体的,所述下压模块的侧壁上设有刻度尺,该刻度尺可用于测量设置于所述下压模块上的两根上部压杆的间距。
更具体的,所述上部压杆装置包括两个支持部和两根接触棒,所述接触棒铺设于所述支持部上并直接与被测玻璃接触,所述支持部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下压模块上,通过调节所述支持部使所述两根接触棒之间的间距被调整并固定为20mm;所述下部压杆装置包括两个支持部和两根接触棒,所述接触棒铺设于所述支持部并直接与被测玻璃接触,所述支持部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玻璃承载台上。
更具体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主轴、上限位板、下限位板,以及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为两根,分别位于所述升降主轴的两侧,所述机架包括一支撑顶板,所述升降主轴、导向轴均贯穿所述支撑顶板,所述上限位板位于所述支撑顶板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导向轴上,所述下限位板位于所述支撑顶板的下方且固定于所述导向轴上。
更具体的,下压模块通过插拔销被紧固于所述升降主轴的最下端,且通过操作该插拔销可拆装该下压模块。
更具体的,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两侧及前侧还设置有玻璃收集盒,用于收集测试后碎裂的玻璃碎片。
更具体的,该玻璃形变测量的设备,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或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的与待测玻璃的接触处,且用于测定所述上部压杆装置因向下移动而施加至被测玻璃上的压力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顺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顺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2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