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中压电缆连接头的无源带电指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11241.5 | 申请日: | 2020-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5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博;熊晓川;徐学帅;苏伟基;李洪伟;李卫;马留二;王丹露;李学妨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 |
| 主分类号: | G01R19/145 | 分类号: | G01R19/145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 地址: | 665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压电 接头 无源 带电 指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中压电缆连接头的无源带电指示装置,包括载流导线,所述载流导线的外部包设聚酯绝缘层,所述聚酯绝缘层的外部包设有薄膜铜环,所述薄膜铜环的外部通过绝缘连接件固定连接有铸造外壳,所述薄膜铜环与铸造外壳之间设置有空气绝缘层,所述薄膜铜环的外部具有电极A取电连接点,所述铸造外壳的外部具有电极B取电连接点。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能量管理电路安装在电缆连接头上,根据其是否闪烁发光,判断电缆连接头内的电缆线路是否带电,该过程无需运维人员携带验电棒进行验电操作,简化运维过程,可方便运行维护人员安全操作,并且,检测具有实时性,可在电缆正常运行过程中,对路过的行人起到警示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路运行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中压电缆连接头的无源带电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对电力线路上的操作,根据不同电压等级,严格规定了安全距离。但即使在安全距离之内,理论上的安全距离还有天气和环境的因素,都可能改变安全距离。并且,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的提高,输电线路附近的地面横向电场强度的增加,一旦出现任何故障对操作者本身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电力线路停电检修时,由于平行、邻近、交叉跨越或同杆塔架设等带电设备的电磁耦合和静电耦合效应,会在停电设备上产生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严重威胁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电缆线路故障多以电缆连接头位置为主,因此检测电缆连接头位置线路是否带电成为线路故障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通过携带验电棒进行验电,或通过电力箱式变电站安装带电指示器判断线路是否带电,没有一种在电缆连接头即可直接实时判断待检修或待靠近位置是否带电的装置,导致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应用于中压电缆连接头的无源带电指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中压电缆连接头的无源带电指示装置,包括载流导线,所述载流导线的外部包设聚酯绝缘层,所述聚酯绝缘层的外部包设有薄膜铜环,所述薄膜铜环的外部通过绝缘连接件固定连接有铸造外壳,所述薄膜铜环与铸造外壳之间设置有空气绝缘层,所述薄膜铜环的外部具有电极A取电连接点,所述铸造外壳的外部具有电极B取电连接点,所述铸造外壳的外部安装有能量管理电路,所述能量管理电路的两个电路端分别与电极A取电连接点和电极B取电连接点电性连接,所述能量管理电路的外部安装有氖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能量管理电路由交流电路、储能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交流电路包括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和D5二极管组成,所述储能电路包括C1电容,所述控制电路包括R1电阻、R2电阻、Q1三极管和Q2三极管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D2二极管的输出端与D4二极管的输出端、C1电容的一端、Q1三极管的发射极和R1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D2的输入端与D3的输出端和电极B取电连接点相连接,所述D3的输入端与D5的输入端、C1电容的另一端和氖泡的一端相连,所述D5的输出端与D4的输入端和电极A取电连接点连接,所述Q1的集电极与R1电阻的另一端和Q2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Q1三极管的基极与Q2三级管的发射极和电极B取电连接点连接,所述Q2三极管的集电极与R2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R2电阻的另一端与氖泡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R1电阻和R2电阻的电阻值分别为100千欧和100欧,所述Q1三极管型号为PNP型,所述Q2三级管型号为NPN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薄膜铜环的内壁与聚酯绝缘层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11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用耐腐蚀效果好的垫圈
- 下一篇:一种软膏生产传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