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01313.8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32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樊艺;姚瑶;应坚;苟春雁;王毅刚;廖焦鲁;张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雷钞 |
地址: | 4000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针灸针,包括刺针、针柄和动针,所述针柄固定设置在刺针上,所述刺针内部中空,刺针的端部呈尖锐状,动针竖直滑动设置在刺针内,动针上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能够带动动针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针刺深度无法进行细微调整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针灸针。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中医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现代的针灸针一般由针体、针尖和针柄组成,针体的前端为针尖,后端设针柄,针体跟针尖都是光滑的,而针柄是有螺纹的,这是为了使用的时候可以提插捻转,现在临床上一般使用不锈钢针。
施针时,针刺入皮肤的深度一般是由医生依靠经验判断,由于人手操作精度不高,所以有时针刺深度无法进行细微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针,以解决针刺深度无法进行细微调整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灸针,包括刺针、针柄和动针,所述针柄固定设置在刺针上,所述刺针内部中空,刺针的端部呈尖锐状,动针竖直滑动设置在刺针内,动针上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能够带动动针上下移动。
可选地,所述调节器包括第一固定头和拨块,所述第一固定头与动针的上端固定连接,拨块设置在第一固定头的两侧,所述针柄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竖直槽,拨块滑动设置在第一竖直槽内且拨块的侧端伸出第一竖直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头的外壁上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与针柄的内壁阻尼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竖直槽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凹槽,凹槽中设有弹片,所述弹片呈弧形,弹片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凹槽中,弹片的弯曲部分伸出凹槽位于第一竖直槽中。
可选地,所述调节器包括第二固定头,所述第二固定头与动针的上端连接,所述针柄中心固定设置有螺杆,所述第二固定头的中心设有螺孔,所述第二固定头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所述针柄的周向均匀设有若干第二竖直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头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防滑纹。
可选地,所述针柄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防滑纹。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在刺针的内部设置有可滑动的动针,且动针采用调节器进行调节滑动,精度相对较高,可以作细微的调整,以满足针刺深度要求。
2、本方案中的调节器包括第一固定头和拨块,其中第一固定头与针柄的内壁阻尼滑动连接,所以拨动拨块时能够带动第一固定头上下移动,且移动幅度小,精度高。针柄的第一竖直槽中还设置有弹片,拨块向上移动时能够挤压弹片,弹片也会阻挡拨块向上移动,使得移动拨块需要施力更大、移动拨块的距离变小,避免使用者瞬间移动动针的距离过大,同时弹片也能够起到固定拨块的作用,避免拨块因误触移动。
3、本方案中的调节器另一种结构包括第二固定头和设置在针柄中的螺杆,转动第二固定头即可使其在针柄中一边转动一边向上移动,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第二固定头的移动精度更高、且即使误触导致动针移动的距离也很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针柄的部分结构纵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医院,未经重庆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01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管包装机自动推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多角度使用的筋膜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