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氮氧化物传感器泵电极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00151.6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2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谢光远;尹亮亮;邱电荣;张宇明;王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芯源诚达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F01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宗兵 |
地址: | 2121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氧化物 传感器 电极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氮氧化物传感器泵电极连接装置,在腔室的上端用打孔装置打孔形成导通过孔,同时把导通过孔切去一半,在导通过孔内腔填充铂浆,同时在上泵电极和下泵电极印刷出微微突出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这种微微突出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面积小,结构稳定,从而达到减少对芯片的损伤,腔室上端和下端四角安装的定位柱一端呈圆弧状,当腔室的上端和下端叠合连接上泵电极和下泵电极时,圆弧状的定位柱能够减少对上泵电极和下泵电极的表面损伤,且能够达到定位安装的效果,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直径大于定位柱,能够方便定位柱的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氮氧化物传感器芯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氮氧化物传感器泵电极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污染已占到全部大气污染的65%~80%,尾气中有害成分主要有:一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以及微粒物质等,这些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针对这种现状,许多国家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法规来制约这一问题,以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了达到降低尾气排放的目的,必须对尾气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其进行控制,汽车尾气氧传感器、氮氧化合物传感器以及氨传感器等成为汽车尾气控制系统的关键监测元件。
然而现在的氮氧化物传感器芯片的泵电极面积大小对泵电极的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腔室内的有限空间,电极面积的扩大受到限制,为此必须在腔室上下表面都印上电极,然后将二者联通起来。
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型氮氧化物传感器泵电极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氮氧化物传感器泵电极连接装置,在腔室的上端用打孔装置打孔形成导通过孔,同时把导通过孔切去一半,在导通过孔内腔填充铂浆,同时在上泵电极和下泵电极印刷出微微突出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这种微微突出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面积小,结构稳定,从而达到减少对芯片的损伤,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氮氧化物传感器泵电极连接装置,包括氮氧化物传感器芯片,所述氮氧化物传感器芯片包括上泵电极、腔室和下泵电极,上泵电极的下端安装有腔室,腔室的下端安装有下泵电极。
优选的,所述上泵电极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一连接耳,上泵电极的下端四角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上泵电极的下端径向安装有一对第一连接耳。
优选的,所述腔室包括定位柱、导通过孔和铂浆,腔室的上端和下端四角安装有定位柱,腔室的上端贯穿开设有二分之一半圆导通过孔,导通过孔的内腔填充铂浆。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呈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下泵电极包括第二连接耳、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安装孔,下泵电极的上端径向安装有一对第二连接耳,下泵电极的上端四角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定位孔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氮氧化物传感器泵电极连接装置,在腔室的上端用打孔装置打孔形成导通过孔,同时把导通过孔切去一半,在导通过孔内腔填充铂浆,同时在上泵电极和下泵电极印刷出微微突出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这种微微突出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面积小,结构稳定,从而达到减少对芯片的损伤。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氮氧化物传感器泵电极连接装置,腔室上端和下端四角安装的定位柱一端呈圆弧状,当腔室的上端和下端叠合连接上泵电极和下泵电极时,圆弧状的定位柱能够减少对上泵电极和下泵电极的表面损伤,且能够达到定位安装的效果,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直径大于定位柱,能够方便定位柱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芯源诚达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芯源诚达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001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管试漏夹具的封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