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网系统用高层监控防雷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98879.X | 申请日: | 2020-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6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黄赞霖;岳韬;廖雪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市技防安全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H02G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1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网 系统 高层 监控 雷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网系统用高层监控防雷击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孔、连接柱、缓冲柱、缓冲球、设置在所述缓冲球上端且与缓冲柱同轴设置的主导电柱、均匀设置在所述主导电柱外周的分导电柱、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下端的安装凹槽以及与安装凹槽相连通用于对下引线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本实用新型一种天网系统用高层监控防雷击装置分导电柱和主导电柱分别与缓冲球可拆卸连接,进而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对分导电柱和主导电柱进行拆装,避免了在对其进行运输,易在运输、使用或者安装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另外便于通过安装凹槽对下引线进行安装,且便于通过导向组件对下引线的安装方向进行导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天网系统用高层监控防雷击装置。
背景技术
避雷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措施,躲避因为雷电而产生的对人体、建筑等的危害。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雷击是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设备、房屋设施的损坏,而且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甚至还可能伤害人、畜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避雷装置,一套完整的避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避雷装置用于雷电进行接收的接闪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多为固定式结构,不便于对其进行运输,易在运输、使用或者安装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接闪装置不便于引下线进行安装,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避雷装置用于雷电进行接收的接闪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天网系统用高层监控防雷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网系统用高层监控防雷击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避雷装置用于雷电进行接收的接闪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多为固定式结构,不便于对其进行运输,易在运输、使用或者安装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接闪装置不便于引下线进行安装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天网系统用高层监控防雷击装置,包括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四周边角处的安装孔、设置在安装板上端面中部位置的连接柱、与连接柱相连接的缓冲柱、与缓冲柱相连接的缓冲球、设置在缓冲球上端且与缓冲柱同轴设置的主导电柱、均匀设置在主导电柱外周的分导电柱、设置在安装板下端的安装凹槽以及与安装凹槽相连通用于对下引线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主导电柱和分导电柱分别与缓冲球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连接柱与安装板固定连接,连接柱设置为螺杆结构,进而有效的保证了连接柱与安装板相连接的稳定性,且由于将连接柱设置为螺杆,便于与缓冲柱进行快速的拆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缓冲柱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柱相适配的螺纹槽,螺纹槽设置为内凹式,进而便于通过螺纹槽与连接柱之间相互互补的作用将缓冲柱与连接柱相连接,从而便于运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缓冲球与缓冲柱固定连接,缓冲球上分别设置有与分导电柱和主导电柱相适配的连接孔,分导电柱和主导电柱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孔上分别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进而便于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之间相互互补的作用将分导电柱和主导电柱分别与缓冲球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导向组件包括均匀设置在安装凹槽内腔的接线端子以及设置在安装板相对于接线端子设置的软线槽,接线端子通过固定螺钉与安装板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接线端子对下引线进行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一种天网系统用高层监控防雷击装置由于分导电柱和主导电柱分别与缓冲球可拆卸连接,进而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对分导电柱和主导电柱进行拆装,避免了在对其进行运输,易在运输、使用或者安装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另外便于通过安装凹槽对下引线进行安装,且便于通过导向组件对下引线的安装方向进行导向。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市技防安全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桂林市技防安全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988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