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截污箱涵截流井的改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93322.7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8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梅芳;楼少华;唐颖栋;周欣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7/00;E03F7/02;E03F7/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污箱涵 截流 改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截污箱涵截流井的改造结构,包括截流井和沿河道设置的截污箱涵,其特征在于:截流井的进口与上游进水管涵连接,截流井与截污箱涵之间由第一出口连通,第一出口处设置第一闸门,截流井上部通过溢流通道或现状敞开口与外部河道连通,截流井内设置监测水质装置,监测水质装置和第一闸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目前入河雨水管涵和沿河截污箱涵在雨污分流工程、正本清源等工程实施后遇到的问题,具有改造成本低及治理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截污箱涵截流井的改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合流制排水方式导致河道水质恶化黑臭日益严重。近年来黑臭水体治理在全国各地取得显著的成效,其中控源截污作为最重要的整治措施之一,大量工程实例中均有采用,在河道沿岸设置截流井和截污管涵-大截排系统,将河道沿线的混流口和污水口全部接入截污管涵,保证晴天污水不入河,晴天水质达标。但这种大截排系统造成的雨污不分问题,导致雨季污水厂进水水量激增,进水浓度偏低,不但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还易对厂站污泥造成冲击。同时由于厂站处理能力有效,产生合流制溢流污染等问题,雨污混排入河,严重冲击河道环境。
因此,一些城市逐渐开始开展全面消黑、正本清源等从源头上进行彻底雨污分流,将直排污水管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将现状上游混流管涵中的污水剥离变成了雨水管涵,因此截污箱涵定义为初雨箱涵,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污水不入河。但在实际工程中遇到以下问题:1、初雨精准截流的问题;2、清水剥离的问题,现状上游雨水管渠与截污箱涵标高冲突,当清水剥离时,上游雨水通道被截污管涵挡住。当截流井中初雨截污口关闭,水位升高,导致上游区域内涝;3、截污箱涵中污水倒灌问题,导致上游雨水管涵明渠长期黑臭;同时一些城市河道岸线景观要求,需要对截流井上部进行改造满足美观和安全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截污箱涵截流井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污箱涵截流井的改造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目前入河雨水管涵和沿河截污箱涵在雨污分流工程、正本清源等工程实施后遇到的问题,具有改造成本低及治理效果好的优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截污箱涵截流井的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流井和沿河道设置的截污箱涵,截流井的进口与上游进水管涵连接,截流井与截污箱涵之间由第一出口连通,第一出口处设置第一闸门,截流井上部通过溢流通道或现状敞开口与外部河道连通,截流井内设置监测水质装置,监测水质装置和第一闸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截污箱涵内设置穿涵管渠,截流井与截污箱涵之间设置第二出口,第二出口低于溢流通道或现状敞开口,第二出口为穿涵管渠的进口,穿涵管渠的出口与外部河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闸门为上开式闸门,设置在截流井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闸门为下开式闸门,设置在截污箱涵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截流井顶部设置截流井顶盖,溢流通道上设置安全防护板。
进一步的:所述截污箱涵内设置第一液位计,截流井内设置第二液位计和提升装置,截流井井底开设集水坑,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信号连接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装置连接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提升装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溢流通道,晴天和初小雨时,通过水质监测装置,控制器控制第一出口打开,实现初雨截流的作用,避免初雨(污水)与雨水混合;当雨天时,第一出口关闭,中后期雨水通过穿涵管渠,雨水释放到河道,减少因为封堵截污口,截流井水位升高,导致上游区域内涝,实现截污箱涵清水有效剥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93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手术身高辅助脚踏凳
- 下一篇:一种简易使用的混凝土标准试块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