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组合式支架装配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92246.8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0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柏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B23P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体 组合式 支架 装配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组合式支架装配夹具,包括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目标工件、以及要固定到目标工件上的支架,目标工件包括壳体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壳体上设置有装配处,壳体的下方设置与固定架上连接的支撑架,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法兰的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第二法兰的第二固定机构、以及用于固定支架的第三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能够将壳体良好的固定;第三固定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和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包括推动杆和杠杆夹子,还包括第三气缸,第三气缸连接第三限位杆,第三限位杆顶住支架下方。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三元催化器和支架快速进行固定,从而快速准确的完成三元催化器和支架的装配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组合式支架装配夹具。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以满足法规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
三元催化器支架是用于将催化器固定于发动机或整车上,以避免催化器在震动过程中产生裂纹。如三元催化器壳体产生裂纹,则会导致部分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大气造成污染,且排出的高温气体会对机舱以及附近的零部件产生严重的危害。
由于三元催化器的外形较为复杂,同时在对支架进行装配时,需要对三元催化器进行精准的定位,从而保障能够将支架准确的安装到指定的位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组合式支架装配夹具,其能够对三元催化器和支架快速进行固定,从而快速准确的完成三元催化器和支架的装配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组合式支架装配夹具,包括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目标工件、以及要固定到所述目标工件上的支架,所述目标工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法兰和开口向下的第二法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支架装配的装配处,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与所述固定架上连接的支撑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法兰的第一固定机构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法兰的第二固定机构;
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有被所述第一气缸推动的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上设置有滑动杆,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的滑动孔,所述推动板正对所述第一法兰设置,且所述推动板上设置有对所述第一法兰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杆;
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法兰正对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对所述第二法兰限位的第二限位杆;
所述第三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前方转动连接有推动后压住所述支架上方的杠杆夹子,所述第三固定座上还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连接有与所述支架滑移连接的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顶住所述支架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限位杆对第二法兰进行限位,同时通过移动推动板上第一限位杆对第一法兰进行限位,就完成了对于壳体的初步固定;再者,通过第一气缸的作用,当第一气缸推动推动板后,推动板能够对第一法兰产生相应的压力,从而使得整个壳体处于相对的固定状态;最后,再次通过第三固定机构中的第三限位杆对支架的左右进行初步限位,同时通过杠杆夹子和第三限位杆共同从上下同时对支架施加压力,从而完成了对于杠杆夹子的固定,由于支架和装配处的位置已经预先设置好,因此在完成了壳体和支架的固定后,支架便处于最佳位置,从而能够快速完成对于支架的准确装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对所述第二法兰进行卡接的卡座,所述卡座与所述第二法兰的侧边紧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柏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柏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92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氢反应后脱水循环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潜污泵吸水口防干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