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危害物质监测报警的自动分类环卫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90302.4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1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俊彩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B65F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沈锋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西上海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危害 物质 监测 报警 自动 分类 环卫 垃圾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危害物质监测报警的自动分类环卫垃圾桶,包括厨余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所述厨余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并排一体设置,厨余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的上端均为开口状,并且在开口的上端的两侧上均设有电控转轴,两侧的电控转轴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平开门和第二平开门,贯穿第一平开门设有烟感监测单元,第一平开门和第二平开门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喷嘴,在厨余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并排组成的一体的一侧上固定设有控制台。本装置实用性强,使用简单方便,对一般的危害问题具有应急报警和处置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危害物质监测报警的自动分类环卫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多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等来进行分类的,垃圾分类目前生活垃圾大体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目前的垃圾桶均是常开口的状态,只是在垃圾桶上的投入口贴了分别标志,但是目前人的分类意识还没达到完全自觉的状态,多数还是不管什么垃圾都扔进一个桶里面,以此垃圾分类的意义就大大下降,所以就需要一种能约束人在投放垃圾时进行选择分类匹配的垃圾桶投入;并且传统的垃圾桶并没危险意外监控,当行人烟头未熄灭随手扔进垃圾桶导致失火,不法人员将易爆装置等放进垃圾桶,均会产生燃烧等意外发生,严重者会引起火灾,所以就需要一种对危险垃圾进行监控和自动分类的垃圾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危害物质监测报警的自动分类环卫垃圾桶,本实用新型通过垃圾桶上的第一平开门和第二平开门,在平常状态下是关闭状态,在需要扔垃圾的时候,可通过语音输入单元进行采集人的语音控制信息,相对应的垃圾箱的第一平开门和第二平开门通过控制处理器控制电控转轴打开,然后关闭,这样就约束人下意识的对要扔的垃圾进行分类,如果垃圾箱里面的垃圾出现爆炸或者起火等意外情况,通过烟感监测单元进行监测,然后通过控制处理单元控制电控水阀开关控制喷水,进行灭火,避免危险进一步扩展发生。同时通过4G DTU将报警信息传输到监控端进行监控,及时的报警通过工作人员进行处置。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方便,对一般的危害问题具有应急报警和处置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危害物质监测报警的自动分类环卫垃圾桶包括厨余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所述厨余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并排一体设置,所述厨余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的上端均为开口状,并且在开口的上端的两侧上均设有电控转轴,两侧的电控转轴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平开门和第二平开门,贯穿所述第一平开门设有烟感监测单元,所述第一平开门和第二平开门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喷嘴,在厨余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并排组成的一体的一侧上固定设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分别设有厨余垃圾箱按钮、有害垃圾箱按钮、可回收垃圾箱按钮和其他垃圾箱按钮,所述控制台的外侧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报警扬声器和语音输入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俊彩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俊彩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903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