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升降火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76841.2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62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刚;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极众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黎允仪 |
地址: | 52832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升降 火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炉具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自动升降火锅结构;包括底座和锅体,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板组件以及与其电连接的发热组件、升降驱动组件、电源组件、温控组件和微动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升降托盘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可驱动升降托盘组件上下移动,锅体正确放置在发热组件上时可以触发微动组件;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升降火锅结构,控制板组件可以通过微动组件检测锅体,锅体正确放置在发热盘上时,控制板组件开启发热体进入火锅模式,此时升降驱动组件可以被启动;微动组件检测锅体不存在时,控制板组件关闭发热体退出火锅模式,且启动升降驱动组件使其收回伸缩部回到初始状态,从而避免出现误操作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炉具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自动升降火锅结构。
背景技术
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各类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火锅的特色为边煮边吃,食材与汤汁同滚,因此也有打边炉和捞火锅之称。由于食物在烹煮过程中浸没在汤汁中,食物难以捞取使煮制时间过长而老化,为此市场已经出现升降火锅,升降火锅是指锅具内具有可活动的托盘结构,食物处于托盘之上,在烹煮时托盘和食物浸没在汤汁内,煮熟以后托盘可以上浮以方便食客夹取锅内的食物,防止食物烹煮过度影响口感。
现有的升降火锅为了使用和清洗方便,更多的采用了锅体与底座分体结构,在使用时将锅体放置在底座上,通过底座上的加热组件对锅体进行加热,底座上设有升降机构以驱动锅体内的托盘升降。如CN206905053U公开的自动烹饪升降锅炉底座,包括底座,底座表面设置控制面板,底座内设置主板、控制锅炉升降的电机、加热器,主板与电机和加热器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具有升降单元和时间单元,控制面板设置加热、升降、时间按键,控制面板的操作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板的操作信号输入端,当启动加热后主板内时间单元倒计为零即触发升降单元启动电机,使底座上的升降结构升起。主板具有预设定工作单元,使食物在设定的烹煮时间结束后,锅炉里的提篮可以自动升上水面的特点。但是现有的这种分体式炉具容易出现误操作,锅体没有在底座的对应位置上放置,升降机构升起会将锅体顶翻或升降机构传动关系错配等问题,从而导致炉具的使用安全风险。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的自动升降火锅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火锅结构,包括底座和锅体,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板组件以及与其电连接的发热组件、升降驱动组件、电源组件、温控组件和微动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升降托盘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可驱动升降托盘组件上下移动,锅体正确放置在发热组件上时可以触发微动组件。所述控制板组件可以通过微动组件检测锅体,锅体正确放置在发热组件上时,控制板组件开启发热体进入火锅模式,此时升降驱动组件可以被启动;微动组件检测锅体不存在时,控制板组件关闭发热组件退出火锅模式,且启动升降驱动组件使其收回伸缩部回到初始状态,从而避免出现误操作情况。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盘和发热体,发热盘居中设置在底座的上端面上,发热体固定设置在发热盘的底面上;所述锅体的底面上设有与发热盘适配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发热盘的外周适配从而保证锅体放置在发热盘上时的位置准确性,锅体正确放置时才可以正常触发微动组件发出信号给控制板组件,使其进入火锅模式。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微动组件设于发热盘一侧的底座上端面上。微动组件靠近发热盘设置,锅体放置在发热盘上时锅体通过底部边缘可触发微动组件实现自动检测和逻辑判断控制。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设有盆状的反射板,发热盘居中设置在反射板上;所述微动组件固定设置在反射板下方的底座内,微动组件的触发头穿设于反射板上。所述锅体放置在发热盘上时,通过反射板的导向作用,保证用户能直接感受到锅体位置的正确性,防止用户出现误操作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极众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极众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768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产品色强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淹地土壤的重金属吸附去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