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复合插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75663.1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4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冉茂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永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 |
代理公司: | 深圳三贤和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05 | 代理人: | 应勤兵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复合 插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性复合插接件,提高插针与插孔的接触面积,插拔力稳定,包括孔套与包簧,所述孔套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开设有供插针插入的插孔,所述插接部的一侧设有弹性开口,所述包簧包裹于插接部的外侧,且包簧上设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嵌设于所述弹性开口、并延伸至插孔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复合插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复合插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带有片簧、包簧等弹性限位结构的插孔一般采用的工艺为冲压成型或机械加工成型,冲压成型的一般用于低压、低环境应力场合,机械加工(车削、铣削)成型的可用于高压、大电流、高环境应力的场合。
这种复合插接件中的弹性限位结构通常轴向长度较短,而有些插接件为了适配长度较长的插针,对插孔的轴向长度进行加长,而忽视了对弹性限位结构的改进,因此,会出现插针在进入插孔时,与弹性限位结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插接不稳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复合插接件,提高插针与插孔的接触面积,插拔力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弹性复合插接件,包括孔套与包簧,所述孔套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开设有供插针插入的插孔,所述插接部的一侧设有弹性开口,所述包簧包裹于插接部的外侧,且包簧上设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嵌设于所述弹性开口、并延伸至插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开口呈线型结构、并与所述插孔的中心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凸起与环状结构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弹性开口延伸至第一限位凸起;
且第一限位凸起的内壁与插孔的中心轴线构成小于90°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凸起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
且弹性凸起背向插孔的一侧为镂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凸起朝向第一限位凸起的一侧为斜面。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增加了插针(插头)与插孔、弹性限位结构(既包簧)的接触面积,同时保留了插孔内的弹性限位结构,在插针进入插孔后,能够及时与弹性限位结构进行抵接,从而固定插针,插拔力稳定,电气性能稳定,使用安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孔套的立体图;
图3为为本实施例中的包簧的立体图。
图中:1、孔套;2、包簧;3、插接部;4、插孔;5、弹性凸起;6、第一限位凸起;7、第二限位凸起;8、弹性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永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永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756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插接件
- 下一篇:一种玻片限位的波分准直探测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