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兰炭立式干熄焦炉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71990.X | 申请日: | 2020-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8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林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托克逊县金林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胡万臣 |
| 地址: | 838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焦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兰炭立式干熄焦炉,包括锥状红焦进口段1、筒状红焦暂存段2、筒状红焦冷却段3和锥状循环气体入口及冷焦出口段4,共同构成一体式金属炉体(5);从筒状红焦暂存段(2)的上端向下延伸出一个安装有耐火材料(6)的金属环筒,与筒状红焦暂存段(2)的炉壁共同形成热气流收集环道(7),其底部通过热气流收集通道(9)与干熄焦炉的内部连通,在热气流收集环道(7)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热气流导出管(8);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支撑斜墙的承重压力,提高了其使用年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兰炭熄焦炉,特别是涉及一种兰炭立式干熄焦炉。
背景技术
当前,炼焦行业传统的热焦水冷熄焦(湿熄焦)已基本被惰性气流冷却熄焦所取代,干熄焦技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在干熄焦炉中与炽热红焦进行热交换来冷却红焦,是熄焦过程节能与环保的有效技术措施。干熄焦系统的关键设备是干熄焦炉,干熄焦炉的熄焦流程如下:从炼焦炉出来的炽热红焦从炉顶进入干熄焦炉,而冷惰性气流从炉底进入干熄焦炉,在红焦向下位移的过程中被向上流动的惰性气流所冷却,红焦熄灭降温,从炉底排除,惰性气流升温变成高温热气流后,经斜道收集进入气流收集环道,之后再经热气流导出管离开干熄焦炉。显然,干熄焦炉结构的稳定与性能的优化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干熄焦炉的使用过程中,尽管炉体采用了高温性能好、耐压强度高、耐磨性与抗热震性俱佳的耐火材料做炉衬,但使用过程中的破损与磨损是时有发生,尤其是气流收集环道下部的支撑斜墙(俗称牛腿)位置。现有干熄焦炉的气流收集环道的内墙耐火材料重量主要落在由外墙向内倾斜、呈环形布置的支撑斜墙上,同时支撑斜墙还要承受焦炭向下流动的冲击和夹带焦粉的冷气流向上的冲刷,以及该处温度在300-700℃之间变化所带来的强大热应力,因此该处结构普遍的使用寿命平均只有三年左右。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该部位的改进与具体实施的结构也不少,但产生的技术效果并不明显,如何彻底解决焦炉易损坏、使用寿命短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兰炭立式干熄焦炉,使干熄焦炉炉壁和气流收集环道内墙耐火材料的重量由多个支撑结构分散承担,大大降低了支撑斜墙的承重压力,从而提高了其使用年限,能有效解决干熄焦炉易损、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兰炭立式干熄焦炉,包括锥状红焦进口段、筒状红焦暂存段、筒状红焦冷却段和锥状循环气体入口及冷焦出口段,上述组件是一体式金属炉体从上到下的四个组成部分,所述筒状红焦暂存段和筒状红焦冷却段的金属内壁上安装有耐火材料,从所述筒状红焦暂存段的上端向下延伸出一个金属环筒,其内外两侧也安装有耐火材料,所述金属环筒的末端到筒状红焦暂存段的下端时向炉壁扩张,两者的耐火材料在该处连为一体,同时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热气流收集通道,所述金属环筒和筒状红焦暂存段的炉壁共同形成热气流收集环道,热气流收集环道的底部通过所述热气流收集通道与筒状红焦暂存段的内部连通,在所述热气流收集环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热气流导出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气流收集环道由筒状红焦暂存段上端向下延伸出的、两侧安装有耐火材料的金属环筒,和红焦暂存段的炉壁所组成,因此热气流收集环道的重量主要由一体式金属炉体来承担,环道下方的耐火材料墙几乎不需要承受压力,而只用来构筑热气流收集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体式金属炉体在筒状红焦暂存段和筒状红焦冷却段的交界处设有刚性承重环,目的在于进一步承担热气流收集环道及其下耐火材料的重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火材料采用耐受1200-1500℃高温,且具有良好抗热震性和耐磨性的耐火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气流收集通道的横截面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托克逊县金林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托克逊县金林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719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放机的外接控制连接头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