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70354.5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0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段艳松;唐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1 | 代理人: | 刘云青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安装基座、激光光源、光整形元件和波长转换元件。激光光源安装于安装基座,激光光源用于发出激光,激光在快轴方向具有第一发散角,激光在慢轴方向具有第二发散角。光整形元件设置于激光的光路上,以减小第一发散角和第二发散角之间的角度差。波长转换元件接收经由光整形元件出射的激光,并将入射的部分激光转换为受激光,受激光与未转换的激光合光形成白光后自波长转换元件出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装置包括安装基座、激光光源、光整形元件和波长转换元件,通过光整形元件对激光进行整形,并且整形后的激光经过波长转换元件后最终形成圆形高斯分布白光出射,满足了后端应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激发荧光体技术形成白光广泛应用于照明和显示应用中,例如车灯、路灯及投影装置等。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光源产生的白光多是不对称的,难以满足后端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安装基座、激光光源、光整形元件和波长转换元件。激光光源安装于安装基座,激光光源用于发出激光,激光在快轴方向具有第一发散角,激光在慢轴方向具有第二发散角。光整形元件设置于激光的光路上,以减小第一发散角和第二发散角之间的角度差。波长转换元件接收经由光整形元件出射的激光,并将入射的部分激光转换为受激光,受激光与未转换的激光合光形成白光后自波长转换元件出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整形元件包括相对的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出射表面为凸面,并朝向波长转换元件凸出,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经由入射表面入射并通过出射表面出射至波长转换元件,且激光的快轴方向垂直于凸面的轴线方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入射表面为凸面,并朝向激光光源凸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整形元件包括相对的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出射表面为凹面,并朝向激光光源凹陷,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经由入射表面入射并通过出射表面出射至波长转换元件,且激光的慢轴方向垂直于凹面的轴线方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入射表面为平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基座包括底座和安装部,安装部安装于底座并具有光源安装面,光源安装面位于安装部远离底座的表面,激光光源安装于安装部并暴露于光源安装面,光整形元件安装于安装部并与激光光源间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激光光源的光轴与光整形元件沿长度方向的轴线垂直相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整形元件包括反射凸柱面,反射凸柱面朝向激光光源凸出,反射凸柱面的轴线与激光的光轴呈预设夹角,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经反射凸柱面入射至波长转换元件,激光的慢轴方向及激光的快轴方向均与反射凸柱面的轴线方向相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还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电性连接于激光光源,并穿设于安装基座,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位于安装基座的同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波长转换元件包括基体及荧光转换部,荧光转换部设置于基体的中心,荧光转换部包括荧光转换面,激光的光轴垂直于荧光转换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经光整形元件出射的激光在波长转换元件上的光斑尺寸与荧光转换面的尺寸相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体为圆环形,且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背,第一表面朝向激光光源,第二表面的周缘设有散热层,光源装置还包括管壳,管壳盖设于安装基座,以封闭激光光源、光整形元件及波长转换元件,散热层与管壳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70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程造价预算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