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圆柱锂离子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69818.0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8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泰;从长杰;陈保国;李文文;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52 | 分类号: | H01M50/152;H01M50/16;H01M50/107;H01M50/179;H01M50/188;H01M50/186;H01M50/342;H01M50/531;H01M50/559;H01M50/562;H01M10/0525;H01M10/0587;B60L50/6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耿树志 |
地址: | 30038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锂离子电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大圆柱锂离子电池结构,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盖板,盖板包括外极柱、第一密封垫片、电池盖、内极柱、第二密封垫片和连接件,所述电池盖上有孔洞,所述内极柱上有凸起,凸起穿过孔洞,所述第一密封垫片安装在凸起的上表面,所述外极柱安装在第一密封垫片远离凸起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垫片安装在内极柱远离第一密封垫片的一端,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垫片、内极柱、第一密封垫片和外极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种类和数量,降低了装配难度,重量轻,成本低,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涉及大圆柱锂离子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圆柱电池在工艺成熟度、抑制负极膨胀、热失控传播抑制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所以圆柱电池的结构及装配方法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和巨大化。
目前常用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结构由卷芯、盖板、圆柱外壳等部件组成,极片涂布完后,根据位置定义焊接上极耳,通过卷绕方式把极片卷成带极耳的圆柱卷芯,卷芯通过极耳和上下盖板上的集流体焊接好,整体推入圆柱外壳后,盖板和外壳通过激光焊焊接到一起,这种电池结构复杂、零件种类繁多、装配工序多、一致性控制难度大。
当卷芯通过极耳连接上盖输出电流时,由于受空间限制,极耳尺寸比较小,限制了圆柱电池的过流能力,也增加了电池的连接阻抗,从而造成电池发热严重,并且圆柱电池受结构的影响,在圆柱的径向传热比轴向慢,造成热量集聚在卷芯内部传递不出来,从而引发热安全事故,另外在卷芯制造工艺上,需要增加焊接极耳工序,引入焊接不良的风险,另外还有一种工艺是极耳揉磨平工艺,把全极耳卷芯的顶部通过机械的外部揉磨,盖板有一个可折叠连接片,通过激光焊接方式焊接到卷芯极耳部分,这种工艺缺陷是揉平后的卷芯在后面的注液工序中,电解液很难浸润到卷芯每层极片内部,造成浸润不良,并且连接片由于需要折叠,需要柔性可弯曲结构,过流能力也受影响,热量也不能通过连接片传递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圆柱锂离子电池结构,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种类和数量,降低了装配难度,重量轻,成本低,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圆柱锂离子电池结构,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盖板,盖板包括外极柱、第一密封垫片、电池盖、内极柱、第二密封垫片和连接件,所述电池盖上有孔洞,所述内极柱上有凸起,凸起穿过孔洞,所述第一密封垫片安装在凸起的上表面,所述外极柱安装在第一密封垫片远离凸起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垫片安装在内极柱远离第一密封垫片的一端,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垫片、内极柱、第一密封垫片、外极柱且和外极柱连接。
进一步的,电池盖上有防爆阀。
进一步的,外极柱和内极柱的材质是铝合金,连接件的材质是铜。
进一步的,电池盖的材质是改性塑料。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电胶粘片、第一绝缘片、卷芯、第二绝缘片和外壳,盖板、导电胶粘片、第一绝缘片、卷芯和第二绝缘片同轴由左向右依次设置,导电胶粘片远离第一绝缘片的一端和连接件连接,外壳安装在卷芯的外侧,盖板安装在外壳的一端,卷芯靠近第一绝缘片的一端有极耳,极耳穿过第一绝缘片和导电胶粘片连接。
进一步的,极耳有多个,极耳的弯折角度是60°~80°或1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种类和数量,降低了装配难度,重量轻,成本低,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2.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上有防爆阀,防爆阀在盖板上呈环形均匀分布,排气路径和排气口面积更大,喷射出的气体压力更低,减少了高热、高压气体对相邻电池的影响,抑制甚至阻止热扩散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98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