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处理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65376.2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0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倪鹏;牛雨飞;朱海艳;徐谦;李江飞;田入园;孟家帅;苏赵琪;乔宝英;薛红娟;史运帅;王亦群;孙治书;杨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椒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8 | 分类号: | F01N13/18 |
代理公司: | 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 32291 | 代理人: | 赵臻淞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器 支架 | ||
一种后处理器支架,第一绑带、第二绑带相对的端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一绑带的一端部设有第一上连接部,第二绑带的一端部设有第二上连接部,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上开有U型槽口,支座的支板相对的两侧部分别卡入第一上连接部的槽口和第二上连接部的槽口内。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与支座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量,可以自适应地摆动一定的幅度,以吸收、消除来自车架及发动机的振动,降低后处理器与连接板之间的应力集中,避免后处理器损坏或支架断裂失效,提高支架整体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排气系统的后处理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后处理器支架。
背景技术
后处理器为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气系统的关键元件,排气系统的后处理器一端通过管路与发动机连接,另一端设有与大气环境连通的开口,发动机排出的尾气通过管路输入后处理器进行净化处理,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避免汽车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现有的后处理器支架的支座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连接板上,连接板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车架上,后处理支架的两根绑带上部与支座相连,绑带下部通过紧固件紧固从而抱紧后处理器装置,在整车行进过程中,这种后处理器支架会接受来自于车架及发动机两处不同频率及幅度的振动,当这两处振动频率、幅度之间的差值较大时,绑带与支座之间、支座与连接板之间、连接板与车架之间均会产生较强的应力集中,且焊接固定会使后处理器支架无法吸收消除振动,容易导致支架断裂失效,可靠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后处理器支架的支座与连接板之间、连接板与车架之间均通过焊接螺栓紧固连接,容易导致支架断裂失效、可靠性较差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轻量化且刚度更强的后处理器刚性支架,绑带与支座通过销轴连接,可达到一定的活动范围,从而降低应力集中,避免后处理器损坏或支架断裂失效,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种后处理器支架,第一绑带、第二绑带相对的端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一绑带的一端部设有第一上连接部,第二绑带的一端部设有第二上连接部,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上开有U型槽口,支座的支板相对的两侧部分别卡入第一上连接部的槽口和第二上连接部的槽口内,支板上对应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分别开设销孔,在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及对应的销孔内采用销轴连接,销轴穿出的端部、沿径向开设有通孔,在通孔内穿设卡子。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与支座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并在销轴的通孔内穿设卡子从而实现径向限位,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与支座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量,当后处理器接收到来自于车架及发动机两处不同振动源的振动时,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可以自适应地摆动一定的幅度,以吸收、消除来自车架及发动机的振动,降低后处理器与支座之间的应力集中,避免后处理器支架断裂失效,提高支架整体的可靠性;而且,在松开卡子后,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可以绕销轴朝外旋转,增大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之间的安装空间,更便于将后处理器装入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之间,降低了后处理器的装配难度,减少了装配时间,降低装配成本。
本实用新型使用更薄、刚度更强的支座,实现后处理器支架的轻量化,在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设置U型槽口,可以使支座的支板卡入槽口中,且紧固件从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的外侧穿设,因此在绑带与薄型支座适配的同时,更易于绑带的安装,操作更简单便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第一绑带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一下连接部,第二绑带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二下连接部,第一下连接部、第二下连接部开有U型槽口;第一下连接部内设有T型的卡套,其头部装设在第一下连接部内,其杆部穿过第一下连接部的槽口;第二下连接部内设有T型的第二螺栓,其头部装设在第二下连接部内,其螺杆部分从第二下连接部的槽口穿出、穿过卡套,穿出的外端部通过第二螺母拧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椒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椒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53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