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式刀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60786.8 | 申请日: | 2020-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6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虎;林治宏;王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品翔电子元件(漳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B23D79/00;B23Q11/0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程昭春 |
| 地址: | 3636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式刀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式刀模结构,属于电子元器件加工领域,包括刀模主体和设置在刀模主体两侧的刀模分体,所述刀模主体和两块所述刀模分体贴合面上均形成有一条以上的刀模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分离式刀模结构能够实现刀模孔的清角、抛光,能够较好地避免PIN针尖部变肿,PIN针长短不一的情况的出现,能够减少切割后PIN针残留有毛刺边、PIN针表面锡不容易被刮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离式刀模结构。
背景技术
PIN针是连接器中用来完成电的导电的一种金属物质。电子元器件中,尤其是各种电子连接器,通过将绝缘基座和多个金属PIN针进行组装来实现成型。PIN针在组装之前需要经过切割再与绝缘基座通过插装等方式进行组装。
传统PIN针切割采用一体式刀模切割,如图1所示,一体式刀模中的刀模孔只能用线割加工,加工后的刀模孔容易残留R角成为具有圆角的圆角刀模孔也不能够对刀模孔内部进行抛光。使用传统一体式刀模切割的PIN针,容易存在切PIN后PIN针尖部肿、有毛刺边、PIN表面的锡容易被刮落,PIN针切割后长短不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一体式刀模切割PIN针容易使PIN针尖部变肿、有毛刺边、PIN针表面的锡容易被刮落,PIN针切割后长短不一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刀模结构,能够对刀模孔进行清角和抛光,能够较好地避免PIN针尖部变肿,PIN针长短不一的情况的出现,能够减少切割后PIN针残留有毛刺边、PIN针表面锡不容易被刮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离式刀模结构,包括刀模主体和设置在刀模主体两侧的刀模分体,所述刀模主体和两块所述刀模分体贴合面上均形成有一条以上的刀模槽。
采用上述分离式刀模结构,刀模可拆分,能够露出内部刀模槽,对刀模槽进行清角、抛光处理,解决了传统一体式刀模采用线割加工后,残留R角的问题,防止过孔的PIN针尤其是PIN针上的棱角产生刮伤,并减少对PIN针表面的损伤,减少表面锡的刮落,过孔的PIN针表面更加平整,并且能够较好地避免PIN针被切割后产生的尖部变肿,切割不干净容易产生毛刺边以及PIN针长短不一的情形。
进一步,所述刀模主体左右两侧形成有一条以上的刀模槽,两块所述刀模分体一侧贴合在所述刀模主体左右两侧与所述刀模槽形成刀模孔。
进一步,所述刀模主体左右两侧分别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有五个以上所述刀模槽。
进一步,所述刀模槽在所述刀模主体上从前向后延伸且呈水平状态。
进一步,每个所述刀模槽截面均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进一步,两块所述刀模分体靠近所述刀模主体一面形成有一条以上的刀模槽,所述刀模主体左右两侧面贴合在所述刀模分体上与所述刀模槽上形成刀模孔。
进一步,所述刀模分体靠近所述刀模主体一面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有五个以上所述刀模槽。
进一步,所述刀模槽在所述刀模分体上从前向后延伸且呈水平状态。
进一步,每个所述刀模槽截面均为长方形。
进一步,每个所述刀模槽截面均为正方形。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品翔电子元件(漳州)有限公司,未经品翔电子元件(漳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07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能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
- 下一篇:弓形单缝互压扣合式土样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