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电容感应装置及其线束与PCB板的装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60206.5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59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葛学伟;曹克;王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58 | 分类号: | H01R12/58;H01R13/52;H01R13/405;H02G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电容 感应 装置 及其 pcb 装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电容感应装置及其线束与PCB板的装配结构,包括壳体、PCB板和线束插件;壳体具有凹腔,所述凹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一连接部;PCB板上设有连接孔;线束插件包括插接结构和线束;插接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设置在固定部上的封板;线束的一个端部贯穿固定部并形成刚性的第二连接部。线束与所述PCB板装配时,PCB板及固定部皆设置于凹腔内,且封板与第一连接部配合,以使插接结构与壳体连接,并使插接结构封闭所述第一缺口;线束插件的第二连接部与连接孔连接,以使线束插件与PCB板连接。该装配结构的各个部件可通过机械手进行自动化的组装,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容感应装置及其线束与PCB板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电容感应装置例如设置在车门上电容感应装置的PCB板需要通过多根线束与车身控制模块(Body Control Module,BCM)连接。现有技术中,电容感应模块的PCB板被设置于一壳体中,PCB板与线束首先通过焊接连接,之后再在壳体中填充密封胶,待密封胶固化后即可密封PCB板及其与线束的焊点。该装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线束较为柔软,其需要操作人员逐根焊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焊点易偏离预定位置;(2)线束头端包覆的绝缘层被剥离,在填充密封胶的过程中,线束头端可能会相互接触,这导致该装配结构在通电时发生短路而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容感应装置及其线束与PCB板的装配结构,可实现线束与PCB板的自动化焊接,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电容感应装置的线束与PCB板的装配结构,包括:
壳体,具有凹腔,所述凹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一连接部;
PCB板,设有连接孔;
以及线束插件,包括插接结构和线束;所述插接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的封板;所述线束的一个端部贯穿所述固定部并形成刚性的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装配结构被配置为:当所述线束与所述PCB板装配时,所述PCB板及所述固定部皆设置于所述凹腔内,且所述封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以使所述插接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并使所述插接结构封闭所述第一缺口,同时所述线束插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孔连接,以使所述线束插件与所述PCB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围绕所述第一缺口的插接槽,所述封板插入所述插接槽而实现所述插接结构与所述壳体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插接槽开设在所述第一缺口的内壁上,并围绕所述第一缺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PCB板包括第一子PCB板和第二子PCB板;其中,所述第一子PCB板上设置有电容板,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子PCB板上设置有电子元件,并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四端上设有所述连接孔;当所述线束与所述PCB板装配时,所述第一子PCB板和所述第二子PCB板平行布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具有相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线束的一端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固定部,并从所述第二表面伸出所述固定部,且所述封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当所述线束与所述PCB板装配时,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子PCB板靠近所述第一子PCB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子PCB板设置。
可选地,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密封胶层;
所述装配结构被配置为:当所述线束与所述PCB板装配时,所述第一子PCB板和所述第二子PCB板皆与所述凹腔的底壁平行,且所述第一子PCB板更靠近所述凹腔的底部;所述密封胶层填充在所述凹腔的空隙中,并覆盖所述第二子PCB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0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