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电磁干扰抗浪涌碳化硅MPS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59031.6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3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帅;雒文瑜;曹安;张晓东;韩路彬;于博文;吴海洋;李昊宇;牛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872 | 分类号: | H01L29/872;H01L29/16;H01L2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姬莉 |
地址: | 05004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干扰 浪涌 碳化硅 mps 器件 | ||
1.一种抗电磁干扰抗浪涌碳化硅MP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阴极电极,包括阴极一区(3)和阴极二区(4);
N+衬底区(11),位于所述阴极一区(3)的上方,所述阴极二区(4)位于N+衬底区(11)上;
N-外延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一次N-外延层(5),二次N-外延层(6)和三次N-外延层(7);所述一次N-外延层(5)位于N+衬底区(11)的上方,所述一次N-外延层(5)、二次N-外延层(6)和三次N-外延层(7)均包括分布在阴极二区(4)左侧和右侧的部分;
N+离子注入区,包括N+离子注入区一区(12)和N+离子注入区二区(13),N+离子注入区一区(12)位于阴极二区(4)左侧以及阴极二区(4)左侧的各N-外延层(5)的右表面之间;所述N+离子注入区二区(13)位于阴极二区(4)右侧和阴极二区(4)右侧的各N-外延层(5)的左表面之间;
阳极电极,包括阳极一区(1)和阳极二区(2),阳极一区(1)位于阴极二区(4)左侧的一次N-外延层(5)的上方,且其右表面和二次N-外延层(6)以及三次N-外延层(7)的左表面相邻;阳极二区(2)位于阴极二区(4)右侧的一次N-外延层(5)的上方,且其左表面和二次N-外延层(6)以及三次N-外延层(7)的右表面相邻;
P+离子注入区,包括一次P+离子注入区(8),二次P+离子注入区(9)和三次P+离子注入区(10);所述一次P+离子注入区(8)位于一次N-外延层(5)的上表面,且与阳极一区(1)和阳极二区(2)的下表面相邻,阳极一区(1)最边缘的一次P+离子注入区(8)位于一次N-外延层(5),二次N-外延层(6)以及阳极一区(1)三者交汇处,且与二次N-外延层(6)的下表面相邻;阳极二区(2)最边缘的一次P+离子注入区(8)位于一次N-外延层(5),二次N-外延层(6)以及阳极二区(2)三者交汇处,且与二次N-外延层(6)的下表面相邻;
所述二次P+离子注入区(9)位于二次N-外延层(6)上表面,阴极二区(4)两侧的二次P+离子注入区(9)分别与阳极一区(1)和阳极二区(2)靠近阴极二区(4)的一侧表面相邻;三次P+离子注入区(10)位于三次N-外延层(7)上表面,阴极二区(4)两侧的三次P+离子注入区(10)分别与阳极一区(1)和阳极二区(2)靠近阴极二区(4)的一侧表面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干扰抗浪涌碳化硅MP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一区(1)的宽度为12μm~25μm,厚度为12μm~50μm,阳极二区(2)的宽度为12μm~25μm,厚度为12μm~5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干扰抗浪涌碳化硅MP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一区(3)宽度为36μm~70μm,厚度10μm,阴极二区的宽度为1μm,高度为17μm~55μm,阴极二区(4)的宽度为1μm,高度为17μm~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590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手持式测温枪及其外壳
- 下一篇:顶升定位测试振动台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