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折式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58163.7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8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陳威仲;董小慧;万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折式 电子设备 转轴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外折式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各自的同一端之间通过一转动模块连接,还包括两个供支撑板嵌入的支撑壳,两个所述支撑板各自嵌入一个支撑壳内,对应设置的支撑板与支撑壳之间通过至少一组相互匹配的活动柱、限位槽连接,所述活动柱的一端通过一处于挤压状态的弹簧可活动地安装于支撑板或支撑壳上,当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180°而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柱的另一端嵌入限位槽内。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展开状态下限位,保证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折式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并且也有许多新形态的电子产品应运而生,例如具有柔性屏幕的电子设备:将柔性屏幕的两侧端部分别连接在电子设备能够相对转动的两个部分上,从而尽可能的增大显示面积。
虽然柔性屏幕能够使电子产品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但外折式柔性屏幕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央区域会出现折痕、甚至会导致触控不灵敏或失灵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折式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该外折式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实现了对展开状态下限位,保证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改善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折式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各自的同一端之间通过一转动模块连接,当所述转动模块处于闭合状态时,两个所述支撑板叠置,使其二者之间的夹角为0°,当所述转动模块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所述支撑板展开至其二者之间的夹角为180°;
还包括两个供支撑板嵌入的支撑壳,两个所述支撑板各自嵌入一个支撑壳内,一驱动模块分别与支撑壳、支撑板和转动模块连接,用于驱动支撑壳相对支撑板往复滑动,且当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0°时,所述支撑壳与支撑板之间处于收缩状态,当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180°时,所述支撑壳与支撑板之间处于伸长状态;
所述转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中心止挡片和分别位于中心止挡片两侧的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所述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各自靠近中心止挡片的一端通过一第一芯轴与中心止挡片连接,使得中心止挡片、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均可绕对应的第一芯轴旋转,所述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各自远离中心止挡片的一端通过一第二芯轴与支撑板连接,此第二芯轴与支撑板相对固定,所述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均可绕各自对应的第二芯轴旋转,所述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上各自转动连接有一与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三芯轴;
所述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端与支撑壳连接的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三芯轴连接的第四连杆、一端与支撑板滑动连接的第五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之间通过一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自第三连杆的另一端穿过并嵌入开设于支撑板上的轨道槽内,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远离第三芯轴的一端铰接,一支撑轴穿过支撑板、嵌入开设于第二连杆中部的安装孔内,使得第二连杆可绕支撑轴的轴向方向旋转;
还具有与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所述第一安装片套装于与第一转动片连接的第一芯轴、第二芯轴上,所述第二安装片套装于与第二转动片连接的第一芯轴、第二芯轴上,位于第一转动片与第一安装片之间、第二转动片与第二安装片之间的第二芯轴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动片与第一安装片之间、第二转动片与第二安装片之间分别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其中靠近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远离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与一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的两端对应套装于两个第一芯轴上;
对应设置的支撑板与支撑壳之间通过至少一组相互匹配的活动柱、限位槽连接,所述活动柱的一端通过一处于挤压状态的弹簧可活动地安装于支撑板或支撑壳上,当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180°而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柱的另一端嵌入限位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58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头显示型精度体温测量装置
- 下一篇:挤塑板加工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