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喷布输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50963.4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4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梁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米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23/26 | 分类号: | B65H23/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何艳娥 |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喷布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熔喷布输送装置,属于熔喷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上端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下支架,两个下支架之间底部设置有下输送辊,下输送辊设置有两根且错位设置,下输送辊上方设置有抚平板,两个下支架中间上方设置有上支架,上支架活动设置在下支架中间,上支架两侧向外延伸有凸起,凸起通过气缸与下支架相连接,上支架中间设置有上输送辊,上输送辊设置有两根且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了熔喷布生产的工作效率,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喷布输送装置,属于熔喷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熔喷非织造工艺是利用高速热空气对模头喷丝孔挤出的聚合物熔体细流进行牵伸,进而形成超细纤维,喷射在收集装置上,并依靠自身粘合而成为非织造布。
现如今在生产口罩时,熔喷布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需要利用输送装置将成卷的熔喷布输送至生产机械上,但目前在熔喷布绕设在卷轴上时,容易导致熔喷布上出现褶皱,因而会导致在将熔喷布输送至生产装置上之后,还需进行二次整理。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喷布输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如今在生产口罩时,熔喷布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需要利用输送装置将成卷的熔喷布输送至生产机械上,但目前在熔喷布绕设在卷轴上时,容易导致熔喷布上出现褶皱,因而会导致在将熔喷布输送至生产装置上之后,还需进行二次整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熔喷布输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端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下支架,两个下支架之间底部设置有下输送辊,下输送辊设置有两根且错位设置,下输送辊上方设置有抚平板,两个下支架中间上方设置有上支架,上支架活动设置在下支架中间,上支架两侧向外延伸有凸起,凸起通过气缸与下支架相连接,上支架中间设置有上输送辊,上输送辊设置有两根且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输送装置对熔喷布进行输送时,首先熔喷布经下支架中间的下输送辊向上输送,输送到上支架中间的上输送辊,在从下输送辊到上输送辊的过程中经过抚平板,与抚平板一侧表面相接触,然后下输送辊和上输送辊启动对熔喷布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气缸通过伸长或收缩驱动上支架在下支架中间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调节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之间的间距,以调节熔喷布的张紧度,当熔喷布上有褶皱时,上支架向上运动,熔喷布张紧,熔喷布经过抚平板时熔喷布上的褶皱在张紧力和抚平板的作用下展开,从而去除熔喷布上的褶皱。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支架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驱动两根下输送辊转动。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驱动两根下输送辊转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支架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两根上输送辊转动。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两根上输送辊转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输送辊与上输送辊结构相同,上输送辊包括输送辊主体,输送辊主体两端设置有旋转轴,输送辊主体与旋转轴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板。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旋转轴驱动输送辊主体转动,输送辊对熔喷布进行输送的过程中,限位板对熔喷布进行限位,防止熔喷布在输送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抚平板呈V形。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支架内侧表面上方设置有滑轨,上支架两侧通过滑轨与下支架相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上支架两侧通过滑轨与下支架相连接,提高上支架上下运动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熔喷布输送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米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米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50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