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底盘检测用的光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50790.6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0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骆名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市兴达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15/00;F21V21/22;F21V21/30;F21W131/4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刘宁 |
| 地址: | 435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底盘 检测 光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底盘检测用的光照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LED灯源,所述LED灯源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透明防护盖,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隐藏槽,所述隐藏槽的一端设置有主把手杆,所述主把手杆的一端与隐藏槽的边缘处连接有转轴,且主把手杆与主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主把手杆的内部与转轴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凸起,在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了可以转动的主把手杆和可伸缩的伸缩把手杆,使得组成的把手可进行伸缩和转动,收纳于隐藏槽内,使得整体体积减小,方便携带和收纳,另外把手收纳后,可通过挂钩进行悬挂放置,避免了传统的由于把手过长,悬挂有可能底盘局部内部空间有效无法悬挂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底盘检测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底盘检测用的光照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底盘是指汽车上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的组合,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承受发动机动力,保证正常行驶。正是由于机动车底盘结构组成复杂,所以底盘在长时间运转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检修,由于汽车底片位置的特殊性,需要将汽车通过升降架,将汽车升起来,借助照明装置来进行光照,才能够看清底盘的构造,进而排查出问题的所在;现在的光照装置一般都设计成一体式的手持式结构,把手设置较长,不方便收纳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底盘检测用的光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底盘检测用的光照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LED灯源,所述LED灯源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透明防护盖,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隐藏槽,所述隐藏槽的一端设置有主把手杆,所述主把手杆的一端与隐藏槽的边缘处连接有转轴,且主把手杆与主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主把手杆的内部与转轴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转轴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凸起,且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交叉相互卡合,所述主把手杆的内部设置有收纳槽,所述主把手杆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把手杆,所述伸缩把手杆的一端延伸至收纳槽内,且伸缩把手杆的端部两侧设置有卡柱,所述伸缩把手杆的表面与卡柱的一端连接设置有伸缩槽,所述卡柱的一端延伸至伸缩槽内,且卡柱与伸缩槽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主把手杆的表面设置有一对卡孔,且卡柱的另一端穿过卡孔卡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一端设置设置有一个挂钩,所述挂钩与主体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隐藏槽的尺寸与主把手杆的形状尺寸相匹配。
优选的,位于同一侧表面的两个所述卡孔之间设置有一个限制滑槽,且限制滑槽的开口宽度与卡孔的直径保持一致,所述卡孔的外侧开口处设置有一个按压槽。
优选的,所述卡柱的外侧一端为圆弧形结构,所述主体的侧表面设置有充电接口,且充电接口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了可以转动的主把手杆和可伸缩的伸缩把手杆,使得组成的把手可进行伸缩和转动,收纳于隐藏槽内,使得整体体积减小,方便携带和收纳,另外把手收纳后,可通过挂钩进行悬挂放置,避免了传统的由于把手过长,悬挂有可能底盘局部内部空间有效无法悬挂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轴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透明防护盖;3、主把手杆;4、伸缩把手杆;5、LED灯源;6、挂钩;7、卡柱;8、转轴;9、收纳槽;10、第一凸起;11、第二凸起;12、卡孔;13、伸缩槽;14、弹簧;15、隐藏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市兴达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大冶市兴达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507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竖炉还原气制备及解吸气自加热系统
- 下一篇:竖炉还原气制备及喷氧升温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