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硝工艺伴热疏水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49241.7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0884U9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许金辉;张黎音;崔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翔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F22D11/06 |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1 | 代理人: | 谷冬清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艺 疏水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硝工艺伴热疏水回收利用系统,属于脱硝工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氨区疏水集管、无压放水母管和除氧器,SCR蒸汽吹灰疏水管、氨蒸气联络管道疏水管、氨蒸气管道伴热疏水管分别与所述氨区疏水集管相连接,所述无压放水母管包括第一无压放水母管和第二无压放水母管,氨区疏水集管通过安全阀和排水漏斗与所述第一无压放水母管连接,氨区疏水集管通过截止阀和排水漏斗与所述第二无压放水母管连接,所述氨区疏水集管通过管道与所述除氧器连接。提高了运行操作及检修安全,降低疏水箱的废汽排放损失大量的热能和高品质冷凝水,既可以消除安全隐患又可以节能降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硝工艺伴热疏水回收利用系统,属于脱硝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电厂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已是强制性要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超过5mg/m3、35mg/m3、50mg/m3,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水平。目前,燃煤机组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手段是采用SCR脱硝工艺,即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因其成熟的技术和良好的脱硝效果,加上没有副产物、不形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燃煤电厂。
SCR脱硝工艺反应原理是在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里,烟气与喷入的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无害的N2和H2O,实现脱除氮氧化合物的目的。SCR脱硝还原剂气氨从尿素(CO(NH2)2)原料中获取,是目前火电厂脱硝还原剂(气氨)大多采用尿素颗粒制取的工艺。SCR脱硝工艺主要设备包括尿素水解站、水解反应器、疏水伴热设备、催化剂及其吹灰器。尿素水解站溶解出50%左右浓度的尿素溶液,用输送泵输送至水解反应器,水解反应器利用冷再蒸汽将尿素溶液加热,产生的氨气经脱硝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其流量后与稀释空气(来自一次风)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送达催化剂区域与烟气反应。其主要化学还原反应如下:
4NH3+4NO+O2→4N2+6H2O
4NH3+2NO2+O2→3N2+6H2O
为保证SCR脱硝系统正常运行,需要配套催化剂声波吹灰、氨蒸气管道和尿素溶液管道伴热等配套设施,声波吹灰可有效驱除催化剂上的烟尘,避免烟尘积聚在催化剂上,使催化剂与还原剂接触面积减小,反应效率降低。管道伴热可有效防止尿素结晶,对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目前的锅炉脱硝伴热系统的采用疏水箱收集的方式,系统设计一个疏水箱,回收脱硝系统疏水,经由疏水泵增压后去尿素溶液输送管道伴热,然后再回至疏水箱,疏水箱采用除盐水补水、冷再蒸汽加热,保持一定的液位、温度,确保尿素溶液疏水管道伴热正常。疏水箱原要求运行温度在45℃~65℃,因脱硝系统运行中,水解反应器疏水和氨蒸汽伴热疏水排放至疏水箱,导致疏水箱温度升高,每天需要大约几百吨除盐水进行降温,造成除盐水大量浪费。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将锅炉脱硝系统的疏水箱及控制系统进行了运行优化调整,将疏水箱运行温度升高至100℃运行,从而大大降低了除盐水的消耗,每年节约费用50余万元,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调整后疏水箱的运行温度提高,造成疏水闪蒸而产生的水蒸气常年弥漫在疏水箱区域周围,冬季造成脱硝疏水箱周边冒蒸汽,部分管道设备表面存在结冰现象,不但影响运行操作及检修安全,而且疏水箱的废汽排放损失大量的热能和高品质冷凝水,不但影响安全文明生产,而且造成热量大大浪费,急需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硝工艺伴热疏水回收利用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心生产不安全和能耗较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翔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翔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92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