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离开关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6483.0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24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华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诺倍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54 | 分类号: | H01H9/54;H01H3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壹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1 | 代理人: | 阮帆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开关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电路,包括MOS管Q1、隔离光电耦合器N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电容C2与隔离光电耦合器N1的输入端正负极并联;隔离光电耦合器N1的输入端正极通过电阻R3连接初级侧电压正极,输入端负极连接初级侧电压负极;隔离光电耦合器N1的输出端正极通过电阻R2连接MOS管Q1的G极,输出端负极连接次级侧共用负极;MOS管Q1的S极和D极分别连接次级侧输入正极和次级侧输出正极;电阻R1、电容C1的两端均分别连接MOS管Q1的S极和G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损耗低,响应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开关控制技术领域,隔离式开关控制电路应用很广泛。现有的隔离开关控制电路结构复杂,损耗高,响应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电路,以简化结构,降低损耗,提升响应速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电路,包括MOS管Q1、隔离光电耦合器N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电容C2与隔离光电耦合器N1的输入端正负极并联;隔离光电耦合器N1的输入端正极通过电阻R3连接初级侧电压正极,输入端负极连接初级侧电压负极;隔离光电耦合器N1的输出端正极通过电阻R2连接MOS管Q1的G极,输出端负极连接次级侧共用负极;MOS管Q1的S极和D极分别连接次级侧输入正极和次级侧输出正极;电阻R1、电容C1的两端均分别连接MOS管Q1的S极和G极。
进一步地,MOS管Q1为P型MOS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损耗低,响应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离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若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离开关控制电路包括MOS管Q1、隔离光电耦合器N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
电容C2与隔离光电耦合器N1的输入端正负极并联;隔离光电耦合器N1的输入端正极通过电阻R3连接初级侧电压正极,输入端负极连接初级侧电压负极;隔离光电耦合器N1的输出端正极通过电阻R2连接MOS管Q1的G极,输出端负极连接次级侧共用负极。
MOS管Q1的S极和D极分别连接次级侧输入正极和次级侧输出正极;电阻R1、电容C1的两端均分别连接MOS管Q1的S极和G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MOS管Q1为P型MOS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诺倍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诺倍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6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藏式楼梯照明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