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识别电力设备RFID命名的热像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6302.4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97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梁川;刘学臻;李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铂云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6K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广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4 | 代理人: | 尹建民 |
地址: | 31111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识别 电力设备 rfid 命名 热像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识别电力设备RFID命名的热像仪,包括热像仪主体,所述热像仪主体的上端安装有顶盖板,所述热像仪主体的前端表面设置有RFID阅读器和液晶显示屏,RFID阅读器位于液晶显示屏的上方,所述RFID阅读器的输出端与射频处理器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射频处理器的一端通过耦合模块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射频处理器的另一端通过收发模块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远程传输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热像仪与无线射频识别相结合,通过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同时对电子目标物进行热成像显示,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故障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像仪技术领域,具体为自动识别电力设备RFID命名的热像仪。
背景技术
红外热像科技在军民两方面都有应用,最开始起源于军用,逐渐转为民用。在民用中一般叫热像仪,主要用于研发或工业检测与设备维护中,在防火、夜视以及安防中也有广泛应用。通俗地讲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对标的物的红外辐射探测,并加以信号处理、光电转换等手段,将标的物的温度分布的图像转换成可视图像的设备。红外热像仪将实际探测到的热量进行精确的量化,以面的形式实时成像标的物的整体,因此能够准确识别正在发热的疑似故障区域。操作人员通过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色彩和热点追踪显示功能来初步判断发热情况和故障部位,同时严格分析,从而在确认问题上体现了高效率、高准确率。
目前的热像仪结构功能单一,无法对电子目标物进行自动识别和标识,因此市场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的自动识别电力设备RFID命名的热像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识别电力设备RFID命名的热像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热像仪结构功能单一,无法对电子目标物进行自动识别和标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动识别电力设备RFID命名的热像仪,包括热像仪主体,所述热像仪主体的上端安装有顶盖板,顶盖板上安装有射频天线,所述热像仪主体的前端表面设置有RFID阅读器和液晶显示屏,RFID阅读器位于液晶显示屏的上方,所述RFID阅读器的输出端与射频处理器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射频处理器的一端通过耦合模块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射频处理器的另一端通过收发模块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远程传输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盖板的表面镶嵌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热像仪主体的侧表面设置有热像仪探测头。
优选的,所述射频处理器通过射频信号连接有电子标签。
优选的,所述电子标签的输出端与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热像仪探测头与液晶显示屏之间通过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热像仪主体的前端表面设置有RFID阅读器,RFID阅读器的输出端与射频处理器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阅读器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在RFID系统工作时,由阅读器在一个区域内发送射频能量形成电磁场,区域的大小取决于发射功率,在阅读器覆盖区域内的标签被触发,发送存储在其中的数据,或根据阅读器的指令修改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并能通过接口与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射频处理器的一端通过耦合模块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射频处理器的另一端通过收发模块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远程传输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将热像仪与无线射频识别相结合,通过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同时对电子目标物进行热成像显示,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故障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铂云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铂云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63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