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4372.6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8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雷;钟铮;顾蓬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F16J15/14;F16J1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舟涛 |
地址: | 313028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义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发生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筒结构,包括放电筒本体,放电筒本体包括内电极管、介电质管、外电极管、外电极管与介电质管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放电筒本体两端均盖装接头结构,内电极管由两短管组成,其之间连接金属导电丝,两短管分别延伸出与其相邻的接头结构且延伸端上成型外螺纹,接头结构包括沿轴心线方向依次紧贴设置的上封盖、锁紧套和支撑环,内电极管、介电质管和上封盖之间嵌设上水封头,内电极管和介电质管之间位于上水封头下端嵌设下水封头,上水封头和下水封头之间填充封胶,内电极管上位于下水封头下端开设水流进出口,锁紧套上连接与气流通道相连通的气体进出管。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筒接头结构,密封可靠,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臭氧发生筒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石英玻璃管作臭氧发生筒为最常用的介电质,目前玻璃管的专业厂家在制造工艺过程中很难控制管子的同圆度、同轴度、厚薄度等精度要求,同样为保证放电筒密封性能,对放电筒接头结构的精度要求高,安装难度大,密封性能直接影响了臭氧发生筒的性能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筒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精度要求高,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臭氧发生筒结构,包括有放电筒本体,所述放电筒本体包括有内电极管、外电极管、安装在内电极管和外电极管之间的介电质管,所述外电极管与介电质管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放电筒本体两端均盖装有接头结构,所述内电极管由两短管组成,其分别安装在放电筒本体两端,两所述短管之间连接有金属导电丝,两所述短管分别延伸出与其相邻的接头结构且延伸端上成型有外螺纹,两所述接头结构通过锁紧螺母和外螺纹锁紧固定在放电筒本体两端,所述接头结构包括有沿轴心线方向依次紧贴设置的上封盖、锁紧套和支撑环,所述内电极管、介电质管和上封盖之间嵌设有上水封头,所述内电极管和介电质管之间位于上水封头下端嵌设有下水封头,所述上水封头和下水封头之间填充有封胶,所述内电极管上位于下水封头下端开设有水流进出口,所述锁紧套上连接有与气流通道相连通的气体进出管。
作为优选,所述外电极管和介电质管之间环绕有螺旋丝,所述螺旋丝与外电极管和介电质管间隙配合,所述气流通道通过螺旋丝形成螺旋形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介电质管与上封盖和锁紧套之间嵌设有密封O型圈,所述外电极管与锁紧套和支撑环之间嵌设有密封O型圈。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套内侧成型有与气流通道相连同的环形腔,所述外电极管上端位于环形腔内,所述锁紧套上端封堵气流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外电极管外管面上成型有与支撑环相配合的限位台阶。
作为优选,所述介电质管为石英管。
作为优选,所述上水封头截面呈T型,所述上水封头的台阶面与介电质管上端面密封贴靠,所述上水封头上端成型有竖直贯穿的进胶孔。
作为优选,所述内电极管管壁上成型有与上水封头和下水封头相配合的限位台阶。
作为优选,所述内电极管的两短管、水流进出口和介电质管的内腔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筒两端设置接头结构,安装方便,通过上封盖、锁紧套、支撑环和密封O型圈实现气体密封,通过上水封头、下水封头和封胶实现液体密封,保证气体密封和液体密封可靠,从而保证臭氧发生筒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臭氧发生筒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4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