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掘进用送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43804.1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4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邓天琳;陈程;陈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天琳 |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F04D25/08;F04D29/70;F04D29/52;F04D29/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锐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5 | 代理人: | 黄景华 |
| 地址: | 037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掘进 送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掘进用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送风机构、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包括第一仓体,所述第一仓体的顶端固定有第二仓体,所述第一仓体的右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杆皆插设在第三凹槽内部。本实用新型使得第一过滤网的过滤效果更好,不会有大量的灰尘堆积在第一过滤网表面,提高了第一风扇主体的送风质量,提高了第一风扇主体的工作效率,保证了第一风扇主体的正常使用功能,使得第一风扇主体产生的风力得以对不同的地方进行输送,方便了用户对于第一风扇主体的使用,使得送风的范围更加的广阔,用户使用起来更加的灵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掘进用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资源消耗越来越快,对于煤矿的开采也是越来越多,而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在对煤矿井进行掘进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通风,用以稀释煤矿井内部瓦斯的浓度,且为工人提供大量的氧气,现有的煤矿井内部送风装置大多没有过滤的机构,或者没有对灰尘进行处理的功能,使得在风机进行送风的过程中,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长时间使用灰尘会堆积到过滤网表面,造成风机的无法正常工作,或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掘进用送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煤矿井内部送风装置大多没有过滤的机构,或者没有对灰尘进行处理的功能,使得在风机进行送风的过程中,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长时间使用灰尘会堆积到过滤网表面,造成风机的无法正常工作,或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掘进用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送风机构、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包括第一仓体,所述第一仓体的顶端固定有第二仓体,所述第一仓体的右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仓体的内部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仓体的内部固定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挡板的左端设置有第一风扇主体,且第一风扇主体的右端与第一挡板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扇主体的右端贯穿第一挡板中部,所述第一仓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与第一风扇主体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仓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底端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顶端贯穿第一仓体顶端延伸至第二仓体内部,所述第二仓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仓体的右端设置有第三仓体,所述第一仓体的右端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仓体的右端铰接有第一闭合板,所述第一仓体的右端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闭合板的顶端插设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的左端插设在第一螺孔内部,所述第一仓体的左端设置有第一转向机构,所述第一转向机构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仓体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仓体左端的上下两侧皆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仓体左端的上下两侧皆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出风口右端的上下两侧皆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右端插设在第二凹槽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皆插设在第三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右侧的底端固定有凸块,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顶端固定有凸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侧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第一过滤网铰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三仓体的底端固定有滑块,所述第一仓体的底端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底端的左右两侧固定有凸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右端的表面胶合有第一橡胶垫,且第一橡胶垫与第一螺杆的表面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天琳,未经邓天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3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乐教学用展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井下掘进用稳固支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