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列车端墙部位的轻质复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41634.3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15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钧秋;徐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英精益技术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7/06 | 分类号: | B61D17/06;B61D17/18;B61D17/04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列车 部位 复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列车端墙部位的轻质复合结构,属于列车端墙部位使用的耐火隔热结构。阻尼浆喷涂在车体端墙部位表面,防寒钉与阻尼浆外表面粘接,白色玻纤布包裹相互粘接的气凝胶一、航空玻璃棉和气凝胶二,且与防寒钉穿接,吸音材位于白色玻纤布外侧、且与防寒钉穿接,碳纤贴面位于吸音材外侧、且与防寒钉穿接,防寒钉帽与防寒钉螺纹连接、且压紧碳纤贴面。优点是结构新颖,具备更优异的隔热效果,同时质量更轻,完全迎合了当下列车轻量化的需求,且使用的材料环保性能更为优异,提高了列车乘坐时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列车端墙部位使用的耐火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高铁、动车组的端墙部位使用的耐火隔热结构主要形式为:在车体端墙部位利用结构胶粘接防寒钉,依次自车体向外利用防寒钉固定好喷有防火涂料的岩棉板、吸音材、碳纤贴面,最后把整体结构利用防寒垫片卡紧固定。该结构具备基本的耐火隔热效果,但是使用的喷涂防火涂料的岩棉板存在产品质量大的缺点;岩棉板在制备过程中为了使纤维得到良好粘结并制备成板状,需要添加大量的胶粘剂,这些胶粘剂使得材料的环保性能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客户针对车辆上应用的材料的甲醛及挥发性有机物提出了明确的限制要求,而岩棉板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出厂后处理才能勉强符合要求,且喷涂涂料后材料有刺激性气味,材料环保性能较差,无法满足目前对上车材料的环保要求。岩棉板和防火涂料在常温下(25℃)的导热系数为:0.035W/(m·K),绝热效果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列车端墙部位的轻质复合结构,以解决现在产品存在质量大、材料环保性能较差、绝热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阻尼浆喷涂在车体端墙部位表面,防寒钉与阻尼浆外表面粘接,白色玻纤布包裹相互粘接的气凝胶一、航空玻璃棉和气凝胶二,且与防寒钉穿接,吸音材位于白色玻纤布外侧、且与防寒钉穿接,碳纤贴面位于吸音材外侧、且与防寒钉穿接,防寒钉帽与防寒钉螺纹连接、且压紧碳纤贴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将原有的喷涂防火涂料的岩棉板变更为同厚度的气凝胶一、航空玻璃棉和气凝胶二组合结构,简称“三明治”结构,该“三明治”结构整体再使用玻纤布进行六面包裹,降低了整体质量,同规格情况下,原有喷涂防火涂料的岩棉板质量为2.5kg,新结构质量为1.6kg,同比质量降低36%;选用的材料更为绿色环保,采用的航空玻璃棉经测试其甲醛及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均为0,气凝胶及玻纤布材料也是无需处理即可直接满足要求,且材料使用时不释放刺激性气味;绝热性能更为优异,气凝胶的导热系数为0.018W/(m·K),航空玻璃棉的导热系数为0.030W/(m·K),由于材料的导热系数越低,隔热性能越好,所以整体对比,该“三明治”结构优于原有防火涂料和岩棉板的隔热效果,且保持了相同的耐火耐高温效果,对于列车运行时的能耗降低、乘客乘坐时的安全及环保性都有提升。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备更优异的隔热效果,同时质量更轻,完全迎合了当下列车轻量化的需求,且使用的材料环保性能更为优异,提高了列车乘坐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阻尼浆9喷涂在车体端墙部位10表面,防寒钉1与阻尼浆9外表面粘接,白色玻纤布6包裹相互粘接的气凝胶一8、航空玻璃棉7和气凝胶二5,且与防寒钉1穿接,吸音材4位于白色玻纤布6外侧、且与防寒钉1穿接,碳纤贴面3位于吸音材4外侧、且与防寒钉1穿接,防寒钉帽2与防寒钉1螺纹连接、且压紧碳纤贴面3。
所述航空玻璃棉7是按照波音公司BM8-48标准专门为国产大飞机研制的高效隔音隔热产品,具有轻质、憎水、阻燃、防火、环保等优越性能;
所述气凝胶一8和气凝胶二5是将纳米气凝胶与无机纤维结合在一起,具备优异的隔热性能;
所述碳纤贴面3是利用碳纤维丝编织而成高强度的纺织品,阻燃性能优异;
所述吸音材4采用橡塑材料经打碎、压制、粘合而成,具备出色的吸声降噪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英精益技术股份公司,未经北京科英精益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1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合加固承压富水砂卵石地层深埋车站系统
- 下一篇:搬运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