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1060.X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9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明;韩江雪;王凌飞;田帅;牛垣绗;董浩;郭琦;张海涛;姜姗;孟晨旭;程序;陈光;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02 | 分类号: | G01R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孟大帅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电能表 换装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容放槽;第二固定座与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座顶部开设有与若干第一容放槽相对的若干第二容放槽;第一容放槽和第二容放槽配合时,共同形成用于容放电能表尾线的容腔。本实用新型在带电进行电能表拆卸及安装时,尾线间能够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相间或相对地短路伤人。电能表可以直接取下和安装,无需在空间有限的表箱内将电能表尾线逐一拔出并缠裹绝缘。当UVW三相及CT进出线相对位置被固定,可以从根本上防止错接线事故发生,电能表安装准确率提升至100%。本实用新型轻便可携带、易于推广。制作简单,成本低,循环利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三相电能表所在位置空间狭小且要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工作环境恶略,计量箱老旧、过高等问题不胜枚举,工作人员在换表拆接线时手指不好用力、不易捋清线路,不仅提高了错接线的几率,安全风险也伴随而来。若只从加快施工速度的角度去缩短工作时间,不仅错接线的几率会提升,安全风险也不能把控。
更换故障、超有效期电能表,是专业工作人员经常进行的工作,在计量工作中占比在80%以上。据统计,现场更换一块三相电能表平均用时25分钟,其中电能表更换时间为14分钟,占总用时的56%。在更换故障电能表工作时,因受供电方式或客户用电性质等和现场实际情况影响,常常不能在采取停电措施后进行更换,需要带电更换,更换三相四线直入式电表操作时,需要先将UVW三相的进线和中性线从左至右依次拆除,每拆除一个随即用绝缘胶布包裹缠绕进行绝缘处理,再将旧电能表取下。将新电能表在计量箱内固定好后,按照拆除电表操作时相反的顺序将每根线拆除绝缘包裹,接入正确的接线端子内安装牢固。在实际带电换表工作中,计量箱内操作空间有限,相线与相线之间距离非常近,手指不能充分发力,此时进行绝缘包裹和拆除胶布都比较麻烦,也易诱发工作人员不进行绝缘包裹进行换表工作的违规情况,或因绝缘包裹操作不当引发的人身触电或短路电弧灼伤,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人员触电死亡,具有重大人身风险。而且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错接线操作失误概率,加之工作结束后拆掉的胶布散落一地,额外增加了现场清理工作时间。
三相电能表主要分为两种,三相直入式电能表和三相带互感器式电能表,两种表由于接线方式的不同,接线使用线的规格和数量不同,直入式电表线的数量少但多为16平方毫米或者25平方毫米的电源线,较粗硬。缠绕拆除绝缘包裹时操作空间有限手指不容易发力,很难扳动电源线且容易破坏绝缘,操作完成肌肉酸痛,不仅费时费力,安全风险也非常高。三相带互感器式电能表线的数量多但较细软,多为2.5平方毫米或者4平方毫米,易弯折但也易晃动,很容易发生相间短路事故和错接线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针对直进直出型电能表和带互感器型电能表,分别设计了表尾线固定工具,可以实现三相电能表换装过程中的高效性、安全性、正确率提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容放槽;
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座顶部开设有与若干第一容放槽相对的若干第二容放槽;所述第一容放槽和第二容放槽配合时,共同形成用于容放电能表尾线的容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座为绝缘压块,所述绝缘压块的下底面上均匀开设7个位置与直进直出型电能表接线端子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容放槽;所述第二固定座为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上均匀开设7个与第一容放槽相对应的第二容放槽,所述第一容放槽和第二容放槽均为通槽,二者扣合时形成7个容腔;所述7个容腔依次排布,前六个容腔两个为一组,分别用于固定A相尾线、B相尾线和C相尾线,最后一个容腔用于固定N线尾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10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