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浓缩池澄清区水质观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0600.2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5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韩兴勇;朱绍文;王永;滕长利;张维朔;李新祥;林涛;田涛;宗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2735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缩 澄清 水质 观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浓缩池澄清区水质观测装置,其包括多组U型管,所述U型管一端设置在浓缩池澄清区中,另一端设置在溢流堰外侧,多组U型管设置于溢流堰外侧一端管口拘留溢流堰顶端高度均不相同,U型管溢流堰外侧一端管口到溢流堰顶端的距离大于浓缩池澄清区一端管口到溢流堰顶端的距离,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设置的U型管利用虹吸现象将不同深度的澄清区水排出到溢流堰上,通过观察流出的水的颜色,确定浓缩池内煤泥水高度,从而对絮凝剂进行增加或减少,在保证了浓缩池澄清区水质,保障了循环水用水供给的同时,减少了絮凝剂的消耗,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泥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浓缩池澄清区水质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煤泥水主要是通过添加絮凝剂促进煤泥水中的颗粒进行絮凝沉淀,进而在浓缩机中下层进行浓缩,通过上层煤泥水中颗粒物含量的降低从而达到澄清的目的。
如图1所示,浓缩池有4个分区A澄清区、B起降区、C过渡区、D压缩区,当絮凝剂加入浓缩池中后,药剂随着煤泥水进入浓缩池中心部分下方的出料口成均匀辐射状态向周边缓慢流动。在煤泥水从中心向周边流动过程中,刚开始煤泥水浓度低,固体颗粒从上向下做自由升降。加入絮凝剂后,颗粒絮团,加快了其落入过渡区的沉降速。过渡区的颗粒进一步下沉形成浓度更高的压缩区,水分以沉降颗粒间隙中不断析出,再由耙架不断推进沉积物进入中心出料口处。通过沉积物浓度检测数据指导底泥排放量加药量,促使析水作用加强,保持池上部清水带不断溢流。
通过观察浓缩池澄清区可以根据絮凝情况增减絮凝剂,现有的通过肉眼直接观察的方法,由于无法对澄清区中下部进行封举例观测,造成添加量误差较大,添加过多浪费材料,增加成本,添加过少沉淀效果不加,影响循环用水的正常供给。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浓缩池澄清区水质观测装置,该装置能够对浓缩池澄清区水质进行分层观察,确定絮凝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浓缩池澄清区水质观测装置,其包括多组U型管,所述U型管一端设置在浓缩池澄清区中,另一端设置在溢流堰外侧,多组U型管设置于溢流堰外侧一端管口拘留溢流堰顶端高度均不相同,U型管溢流堰外侧一端管口到溢流堰顶端的距离大于浓缩池澄清区一端管口到溢流堰顶端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U型管包括设置在浓缩池澄清区的吸水管、设置在溢流堰外侧的排水管、及设置在溢流堰顶端用于连接吸水管与排水管的平流管,所述平流管宽度大于溢流堰宽度,所述U型管卡接在溢流堰上。
优选的,所述U型管设置为3组,3组U型管设置于浓缩池澄清区一端管口距溢流堰顶端高度分别为700-900mm、400-700mm及200-400mm。
优选的,所述U型管溢流堰一端上设置有控制U型管出水的水阀。
优选的,所述U型管为DN20钢管。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缩池澄清区水质观测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设置的U型管利用虹吸现象将不同深度的澄清区水排出到溢流堰上,通过观察流出的水的颜色,确定浓缩池内煤泥水高度,从而对絮凝剂进行增加或减少,在保证了浓缩池澄清区水质,保障了循环水用水供给的同时,减少了絮凝剂的消耗,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浓缩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浓缩池澄清区水质观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溢流堰,200U型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0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真空热处理的放料架及其放料架组
- 下一篇:一种内导体生产用油污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