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肥厚型心肌病用多靶点射频消融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38649.4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7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林立;吕家高;霍升起;施维;郭君怡;罗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邱雨家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肥厚 心肌 病用多靶点 射频 消融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肥厚型心肌病用多靶点射频消融导管,包括控制手柄、导管主体、多靶点消融电极,所述多靶点消融电极包括若干瓣状消融头、设置在消融头上的消融电极、热电偶和导线,所述瓣状消融头由导管主体的头端沿轴向等分而成,所述消融头端部靠近导管主体轴心处固定有牵引导丝,所述牵引导丝远离消融头一端连接有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多靶点消融电极,在静息合拢状态便于导管在血管内走行,到达心室后导管主体头端三个电极分开成伞状,通过射频仪发放射频电流达到同时消融三个目标靶点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肥厚型心肌病用多靶点射频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人群发病率约为0.02%-0.23%。在2014年ESC指南中,HCM被定义为不能单纯以负荷加重解释的左心室心肌过度肥厚。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肌缺血、心房纤颤、血管异常反应。5%的患者最终进展为以收缩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失代偿期。与疾病相关的死亡通常可归因于心脏猝死、心力衰竭和栓塞性卒中。
射频消融治疗目前已广泛用于各种房性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可同时行心内膜标测避免损伤重要心脏结构,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患者耐受性较好、安全性较高等优点。但将其应用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历史相对较短,至今尚无大型临床医学研究证实其确切的手术效果及相关手术预后,国内外指南均未推荐其为常规治疗手段。
但是现有射频消融导管为心律失常消融所设计,不能满足肥厚室间隔消融要求的导管贴靠稳定性和手术效果。流出道梗阻时室间隔肥厚通常为非均一性,需要一定压力的平面状消融,要求大范围、广深度、高效率。目前无论是适用于室早、室上速等点状消融的Flex Ability射频消融导管、Safire双向消融导管,或是用于冷盐水灌注的Cool Flex消融导管,其导管头端均过于窄小。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运用传统导管完成1cm2消融面积平均要移动导管10-12次,室间隔肥厚的消融面积大而传统导管头端过于窄小,就对术者的导管操作经验及术者与患者的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用于房颤环形消融的Heliostar多电极射频球囊消融导管虽然头端相对较大,但质地过软,不易贴靠。而HOCM瓣环处流出道血流加速,更加增大了贴靠难度,导管随血流摆动更大,不仅增加了消融风险,也降低了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肥厚型心肌病用多靶点射频消融导管,具有疗效更好、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控制手柄、连接在所述控制手柄上的导管主体、设置于导管主体远离控制手柄一端的多靶点消融电极,所述多靶点消融电极包括若干瓣状消融头、设置在消融头上的消融电极、热电偶和导线,所述瓣状消融头由导管主体的头端沿轴向等分而成,所述消融头端部靠近导管主体轴心处固定有牵引导丝,所述牵引导丝远离消融头一端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使牵引导丝向控制手柄方向移动时,消融头向内聚拢形成与导管主体直径一致的导管头,所述控制组件使牵引导丝向消融头方向移动时,若干所述消融头分开成伞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管主体头端等分成若干瓣状消融头,消融头上分别连接有牵引导丝,控制组件使牵引导丝向控制手柄方向移动时,牵引导丝处于张紧状态,从而使消融头向内聚拢,形成与导管主体直径一致的导管头,便于消融导管进入血管鞘及灵活地在心腔内移动,减少对心肌组织不必要的机械损伤;控制组件松开牵引导丝后,通过放松牵引导丝,头端多个消融头分开成伞状,通过射频仪发放射频电流达到同时消融多个目标靶点的目的,从而避免了单极消融电极导管需多次移动的缺陷,节省了手术时间。同时消融三个距离相近的靶点,避免了前一消融点周围反应性的组织水肿对后一消融点消融效果的影响,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消融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86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轴连轴承轴向游隙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新型防水聚氨酯鞋底
- 双特异性磷酸酶12(DUSP12)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A20结合的核因子抑制蛋白1(ABIN1)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A20结合的核因子抑制蛋白2(ABIN2)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SP4)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线粒体相关核糖体GTP酶1(MTG1)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序列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2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3(ACE3)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生长抑制特异性蛋白6(GAS6)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京尼平苷在制备防治心肌肥厚的药物中的应用
- miRNA在检测心肌肥厚及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