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原理的静脉输液漏液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37416.2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60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何刚;刘润宸;巫敏淇;王辰浩;俞文心;江宁;吴文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B5/053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 地址: | 621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阻抗 成像 原理 静脉 输液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原理的静脉输液漏液检测装置,包括,供电装置,用于供给电力;电路转换器,用于将供电装置供电转换为稳幅振荡恒流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对电极装置中电极激励顺序和频率;电极装置,用于电流刺激检测部位并提供给成像装置多组反馈的电位差信号数据,使用中,轮流恒流激励电极装置中的两个电极并测量其他电极上的电位差,得到一帧信号数据;信号处理芯片,用于利用得到的信号数据进行图像建构,并进行漏液识别。该检测设备体积小、无辐射、细胞损害性小、造价低、便携性强,可放置在检测部位做连续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原理的静脉输液漏液检测装置,属于输液漏液检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输液外渗在临床上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有关,也与医务人员的穿刺技术和巡视病房是否及时等一些主观原因有关。静脉输液渗漏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第一种是渗出,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第二种是外渗,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外渗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分为生理因素、药物因素、机械因素等。
常见的生理因素包括:静脉弹性低的患者,其静脉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如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易发生外渗。老年患者或者慢性病患者由于血管长期缺少营养,静脉脆弱,损伤后恢复很慢,容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无法沟通的患者以及昏迷患者等,患者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当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者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值及渗透压改变,另外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原因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使其通透性增高,而发生输液外渗。
如果穿刺技术不熟练,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或者选择血管不当,以及针头固定不当等,均容易造成输液外渗。
输液外渗一旦造成,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轻则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或血管四周结缔组织增生等,重则甚至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导致截肢等。
目前对于输液外渗的检查主要依靠规范输液流程及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这会极大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目前尚无动态、便携、实时长期的输液外渗监测设备,特别是皮下漏液,由于无法直接肉眼观察到,更具有隐蔽性、危害性也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原理的静脉输液漏液检测装置,目的在于:该检测设备体积小、无辐射、细胞损害性小、造价低、便携性强,可放置在检测部位做连续检测。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原理的静脉输液漏液检测装置,包括,
供电装置,用于供给电力;
电路转换器,用于将供电装置供电转换为稳幅振荡恒流源;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对电极装置中电极激励顺序和频率;
电极装置,用于电流刺激检测部位并提供给成像装置多组反馈的电位差信号数据,电极装置包括贴片a和贴片b,贴片a和贴片b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排线,使用时该检测装置为U形,贴片a上设置N个电极a,贴片b上设置与电极 a位置相对应的N个电极b,电极a和电极b一一对应组成N对电极,N的数值不少于三;使用中,轮流激励电极装置中的两个电极并测量其他电极上的电位差,得到一帧信号数据;为了能更好的对皮下漏液进行实时的贴合性的检测,排线中设置信号处理芯片、供电装置和控制装置,供电装置给电极a和电极b 之间提供稳幅振荡恒流源,控制装置用于在使用中,控制供电装置对N对电极交替给予电流激励,除激励电极以外的N-1对电极的电位差信号为一帧信号数据,还包括用于漏液报警的报警器;信号处理芯片,用于利用得到的信号数据进行图像建构,并进行漏液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7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均匀抛丸的履带式抛丸机
- 下一篇:一种枕式小袋包装机随动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