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盲孔轴承外圈拆卸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33688.5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94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杨井祥;黄兴;刘建洋;曹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6 | 分类号: | B25B27/06 |
代理公司: | 南宁胜荣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6 | 代理人: | 关文龙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外圈 拆卸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盲孔轴承外圈拆卸工装,其包括螺杆、环爪、承力头,所述承力头通过中心的螺纹孔安装在螺杆的杆体上,所述环爪通过承力头两侧的燕尾槽卡接在承力头两侧,所述环爪呈圆弧状薄壁板体结构,环爪的上部设置有与承力头的燕尾槽相卡接的燕尾凸台,环爪的下部外壁上设置有凸缘。通过此设计,能够精确将工装放进轴承外圈底部与盲孔底部之间的间隙中,拉出轴承外圈时,有效避免摆动幅度大、抓不稳的情况,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盲孔轴承外圈拆卸工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拆卸盲孔轴承外圈通常采用二爪拉马、三爪拉马或爪式工装,然而此类工装在当前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过盈量大,拉马的拉爪卡入间隙后受力面积小,拉爪磨损快,使用寿命短,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会损伤零部件;(2)轴承外圈底部与盲孔底部之间的间隙小,极易出现拉马、爪式工装无法卡入或卡不稳的情况;(3)拉马拉出轴承后,由于拉爪的摆动幅度大,容易抓不稳,严重情况下会发生拉马夹手、拉马掉落、零件掉落等情况,具有安全隐患;(4)拉马或爪式工装结构复杂,零件多,成本高;(5)现有拉马或工装的拉爪刚度差,拉爪容易弯曲;(6)检索系统中有较多的拉马工装或工具,但他们卡爪(或拉爪)的尺寸较厚,零件刚性差,定位不精确,无法应对小间隙盲孔轴承外圈的拆卸。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盲孔轴承外圈拆卸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盲孔轴承外圈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环爪、承力头,所述承力头通过中心的螺纹孔安装在螺杆的杆体上,所述环爪通过承力头两侧的燕尾槽卡接在承力头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顶部设置有可与套筒扳手配合使用的六角头;螺杆的杆体表面设置螺杆螺纹,所述螺杆螺纹与承力头中心的螺纹孔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环爪呈圆弧状薄壁板体结构,环爪的上部设置有与承力头的燕尾槽相卡接的燕尾凸台,环爪的下部外壁上设置有凸缘。
进一步地,环爪下部的凸缘外壁的圆弧直径等于轴承座的盲孔小径,环爪上部外壁的圆弧直径等于轴承外圈的最小内径。
进一步地,环爪的两侧边上设置凹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燕尾槽连接方式定位精确,拆装方便,受力好;
(2)环爪整体为接近半圆的圆弧状,相比其他方案的拉爪,环形结构强度更高;
(3)环爪凸缘与轴承外圈的接触面积更大,拆卸过程受力更均匀,因此环爪底部可以做得很薄,特别适用于小间隙的盲孔轴承外圈拆卸工况;
(4)通过此设计,能够精确将工装放进轴承外圈底部与盲孔底部之间的间隙中,拉出轴承外圈时,有效避免摆动幅度大、抓不稳的情况,结构简单,成本低,耐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盲孔轴承外圈拆卸工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盲孔轴承外圈拆卸工装的工作状态剖视图;
图3是承力头俯视图;
图4是承力头C-C剖视图;
图5是环爪结构主视图;
图6是环爪结构B-B剖视图;
图7是环爪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3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建筑墙面施工用辅助装置
- 下一篇:处理剂投放装置及洗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