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轮毂半固态挤压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31125.2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7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哲瑞;赵子文;王旭明;钱宝旭;乔健;杨倩;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2 | 分类号: | B22D18/02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小瑞 |
地址: | 730314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轮毂 固态 挤压 铸造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轮毂半固态挤压铸造模具,属于铝合金铸造领域,解决大型轮毂模具包紧力过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模芯机构、推出机构、溢流槽和浇口套,模芯机构包括四向组合定模、四向组合侧型芯和动模型芯,四向组合定模由4个分定模拼合组成,四向组合侧型芯由4个滑动侧型芯拼合组成,四向组合定模、四向组合侧型芯和动模型芯围合形成型腔,浇口套位于四向组合定模中央。本实用新型开模时组四向合定模和四向组合侧型芯均四向打开,避免动模型芯直接上行产生干涉,解决了现有模具包紧力过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合金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轮毂半固态挤压铸造模具,适用于大型商用车轮毂压铸。
背景技术
轮毂是车辆中很重要的受力件,轮辋和轮辐组合成为一个完成的汽车轮毂,从结构上来看,轮辋可以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整体式轮辋则是将轮辋和轮辐整体加工出来。
大型铝合金轮毂多采用锻压的工艺生产,一般压铸难以满足其性能要求,通过半固态挤压铸造工艺生产的大型轮毂其质量与锻压工艺相当,且成本低于锻压生产方式,但采用这种方法生产大型轮毂也存在一些问题。
大型轮毂是一种典型的薄壁深腔件,这种深腔件成型时对型芯的包紧力很大,因此在脱模时需要很大的顶出力,在设计时模具推出机构时,必须考虑到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轮毂半固态挤压铸造模具,以解决大型轮毂模具包紧力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轮毂半固态挤压铸造模具,包括模芯机构、推出机构、溢流槽和浇口套,模芯机构包括四向组合定模、四向组合侧型芯和动模型芯,四向组合定模由4个分定模拼合组成,四向组合侧型芯由4个滑动侧型芯拼合组成,四向组合定模、四向组合侧型芯和动模型芯围合形成型腔,浇口套位于四向组合定模中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滑动侧型芯外侧连接有滑动侧型芯固定块,滑动侧型芯固定块上连接有拉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推出机构包括卸料杆、推杆和推杆固定板,卸料杆和推杆均设在推杆固定板下方,卸料杆位于动模型芯中央,卸料杆下端设有动模卸料板,动模卸料板下端设有凸台,凸台的直径小于动模卸料板的直径,推杆的位置与型腔上端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动模型芯上端设有动模套板,动模套板上方设有动模座板,动模套板和动模座板之间留有空间,推杆固定板位于动模套板和动模座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推杆固定板上设有推杆导套,推杆导套内设有推杆导柱,推杆导柱两端分别连接在动模套板和动模座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分定模连接在定模座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定模座板上设有直导柱,动模套板上设有导套,直导柱上部位于导套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溢流槽位于型腔上端外围,溢流槽呈环形且与型腔相连通,溢流槽上设有气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复位杆,复位杆上端与推杆固定板相连,复位杆下端贯穿动模套板和动模型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型腔的横浇道采用扇形浇道,充型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四向组合定模(由4个分定模拼合组成)和四向组合侧型芯(由4个滑动侧型芯拼合组成),与分定模相连的定模座板以及与滑动侧型芯相连的拉杠分别固定在连有液压抽芯机构的滑块上,开模时组四向合定模和四向组合侧型芯均四向打开,避免动模型芯直接上行产生干涉,解决了现有模具包紧力过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将卸料杆及其下端的动模卸料板作为主要推出机构,动模卸料板下部加工凸台,作为分流锥,防止金属浆料直接冲击型腔。本实用新型另外设计了推杆作为辅助推出机构。以上结构保证轮毂易于脱模,解决了大型轮毂模具包紧力过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兰州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1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