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垂直交叉隧道的施工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29256.7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38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李金会;赵耀;张立强;任利军;瞿晗;吴鸿;马龙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8;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郑广建;宋元松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交叉 隧道 施工 支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交叉隧道的施工支护装置,其包括横向支撑和斜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设置在小截面隧道与大截面隧道的交叉口处的上侧,所述斜向支撑设置于所述横向支撑的下侧并对称设置在小截面隧道的两侧;还包括弧形梁,所述弧形梁设置在小截面隧道与大截面隧道的交叉口处,所述斜向支撑相切设置于所述弧形梁的两侧;所述横向支撑和斜向支撑为工字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垂直交叉隧道的施工支护装置,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其设置在小截面隧道与大截面隧道的交叉口处,有效保证了垂直交叉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垂直交叉隧道的施工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地下空间利用成为潮流热点。在隧道设计时,往往因为考虑结构设计或功能要求,出现交叉隧道,而隧道交叉口施工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现有技术中,施工常采用传统直线大包法和正洞连续挑顶法等繁琐的施工方式,两者均存在超出设计开挖轮廓线的情况,影响施工周期。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垂直交叉隧道的施工支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垂直交叉隧道的施工支护装置,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其设置在小截面隧道与大截面隧道的交叉口处,有效保证了垂直交叉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垂直交叉隧道的施工支护装置,其包括横向支撑和斜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设置在小截面隧道与大截面隧道的交叉口处的上侧,所述斜向支撑设置于所述横向支撑的下侧并对称设置在小截面隧道的两侧; 还包括弧形梁,所述弧形梁设置在小截面隧道与大截面隧道的交叉口处,所述斜向支撑相切设置于所述弧形梁的两侧;所述横向支撑和斜向支撑为工字钢。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斜向支撑与横向支撑的夹角为30°-60°。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横向支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弧形梁水平方向的尺寸。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弧形梁沿小截面隧道的长度为100-300mm。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横向支撑和斜向支撑为槽钢或角钢制成。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弧形梁由碳钢铸造而成。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横向支撑的长度角所述弧形梁水平方向的尺寸大200mm-500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垂直交叉隧道的施工支护装置,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其设置在小截面隧道与大截面隧道的交叉口处,有效保证了垂直交叉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垂直交叉隧道的施工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施工支护装置开展垂直交叉隧道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洞爬坡开挖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0.施工支护装置;11.横向支撑;12.斜向支撑;13.弧形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垂直交叉隧道的施工支护装置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9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境工程用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量点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