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壳体、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28119.1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1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徐琴;张洪波;杜坚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46;H01R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壳体 以及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包括本体,本体中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通道,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的每个容纳通道被配置为容纳至少一根插针端子,其中,至少一根插针端子中的每根插针端子包括直的部分和折弯部分,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的每个容纳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结构,至少一个阻挡结构中的每个阻挡结构用于阻止相应的一根插针端子的弯折部分回弹。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可以将插针端子的折弯部分固定在设定的位置,防止折弯部分因时间长而回弹,从而有效提高插针端子的位置度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技术,尤其涉及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容纳弯折的插针端子的连接器壳体,在插针端子的折弯部分的上下方向上没有固定结构,当折弯治具撤除后,折弯部分很容易回弹,导致折弯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度超差,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使得插针端子的折弯部分的位置度保持稳定的连接器壳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通道,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的每个容纳通道被配置为容纳至少一根插针端子,其中,所述至少一根插针端子中的每根插针端子包括直的部分和折弯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的每个容纳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结构,所述至少一个阻挡结构中的每个阻挡结构用于阻止相应的一根插针端子的弯折部分回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的每个容纳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容纳腔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腔相对应的并且与其连通的至少一个开口槽,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腔中的每个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相应的一根插针端子的直的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中的每个开口槽被配置为容纳相应的一根插针端子的弯折部分,所述至少一个阻挡结构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的侧壁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中的每个开口槽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缓冲开口,以使得相应的折弯部分被按压或提升通过相应的一个阻挡结构时,所述相应的一个阻挡结构的至少部分能够弹性地朝向所述缓冲开口内移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阻挡结构中的每个阻挡结构为从相应的一个开口槽的两个侧壁相向延伸的一对凸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侧壁的高度小于所述弯折部分的长度,从而使得所述折弯部分可以与外部的PCB板形成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壳体还包括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沿所述弯折部分延伸方向相同方向延伸的一对支撑柱,以与所述PCB板形成连接,从而将所述连接器壳体固定在所述PCB板上。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至少一根插针端子,所述至少一根插针端子中的每根插针端子包括直的部分和折弯部分;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中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的每个容纳通道被配置为容纳所述至少一根插针端子,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的每个容纳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结构,所述至少一个阻挡结构中的每个阻挡结构用于阻止相应的一根插针端子的弯折部分回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的每个容纳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容纳腔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腔相对应的并且与其连通的至少一个开口槽,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腔中的每个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相应的一根插针端子的直的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中的每个开口槽被配置为容纳相应的一根插针端子的弯折部分,所述至少一个阻挡结构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的侧壁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中的每个开口槽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缓冲开口,以使得相应的折弯部分被按压或提升通过相应的一个阻挡结构时,所述相应的一个阻挡结构的至少部分能够弹性地朝向所述缓冲开口内移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阻挡结构中的每个阻挡结构为从相应的一个开口槽的两个侧壁相向延伸的一对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81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