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曝气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24810.2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50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危杏;胡翌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絮生物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陈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管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曝气软管,其包括由弹性的柔性材料制成的软管本体,在所述软管本体水平充气运行状态下,软管本体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面积相等的非打孔区域,所述软管本体上的非打孔区域左右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面积相等且数量相同的微孔阵,所述微孔阵包括若干条沿软管本体径向方向布置的微孔组,所述微孔组包括若干呈线性等间距排布的微孔,各所述微孔组等间距交错排布。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曝气软管左右两侧的微孔阵面积且数量相等,且微孔等间距交错排布,软管本体充气时,软管本体左右侧出气量大体一致,受力均匀,在软管本体拉伸平面上不会产生绕动,同时微孔等间距交错排布,减少了气泡间的干扰,改善了气泡阵分散度,提高了充氧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曝气软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生物处理好氧法工艺与水产养殖中,水中微生物、动植物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需要利用曝气装置向水中充入空气以维持水中溶氧的浓度。目前常见的曝气方式有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曝气装置有管式、盘式、表曝等多种型式,但普遍具有气泡大、气泡分布不均、曝气孔易堵塞、阻力损失大、氧利用率低、能耗大、水易倒灌、易老化、造价高等缺点。
曝气软管,是一种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内的鼓风曝气终端设备,主要作用是为通过出气孔鼓出气泡为水体循环流动提供空气动力和氧气,维持一定的水体流动强化和供氧量。现阶段,市面上的曝气软管多采用聚氨酯类高分子材料制造,在超薄软管表面打有密阵微孔,微孔在软管表面均匀分布,即全周打孔,使得相当数量的气泡间隔近,微孔分布不合理,加重了气泡间相互干挠,进而造成微孔曝气软管氧利用率不高、能耗高、充氧能力低。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有一些改进措施是将曝气管上表面或下表面进行单侧打孔,或者采用曝气管的上下面排孔数量不一致的打孔方式,这样以来,曝气管在水下充气过程中,上下表面单位面积出气量不同,导致受力不均,从而使软管在水下产生绕动,同时曝气管上下表面开孔,由于曝气孔在不同水深位置阻力差异大,沿程水头损失较大,影响曝气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曝气软管,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曝气软管存在的氧利用率不高、能耗高、充氧能力低、以及曝气软管容易发生翻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曝气软管,其包括由弹性的柔性材料制成的软管本体,在所述软管本体水平充气运行状态下,软管本体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面积相等的非打孔区域,所述软管本体上的非打孔区域左右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面积相等的微孔阵,所述微孔阵包括若干条沿软管本体径向方向布置的微孔组,所述微孔组包括若干呈线性等间距排布的微孔,各所述微孔组等间距交错排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微孔呈切口状,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3-1mm。
进一步,优选的,相邻两条微孔组之间的间距为3-10mm,各微孔组上相邻两个微孔之间的间距为3-10m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微孔的形状为十字型、米型或Y型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软管本体表面每米分布有1200-6000个微孔。
优选的,所述软管本体上的微孔阵面积占整个软管本体表面积的2/3。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絮生物技术(武汉)有限公司,未经中絮生物技术(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4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粉尘回收掺料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节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