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气动除藻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24666.2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2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严成;韩曦;李峥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华衍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10 | 分类号: | A01K6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41004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气动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气动除藻工具,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下表面活动链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箱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刮板,在养殖观赏鱼的过程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水藻等植物,此类植物会分泌有害毒素对人体造成伤害,就目前大多数除藻方式而言,大多都是使用垃圾篓网,从水中将水藻捞出,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多角度的清理水藻,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气动除藻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藻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持式气动除藻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日常生活氛围的追求也在提高,养观赏鱼成为很多人家必备的生活需求。但是在观赏鱼的养殖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水藻类植物,此类植物不单能导致水体腥臭和发绿发黑,更严重的是可以产生藻毒素,包括生物肽、生物碱和脂多糖)等,这种急性毒素可使饮用此水的陆生动物中毒死亡,其慢性毒素则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可经口、皮肤或随水气挥发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对水藻的定期清理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大多数除藻方式而言,大多都是使用垃圾篓网,从水中将水藻捞出,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多角度的清理水藻,对于一些难以清理的部位毫无办法,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气动除藻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气动除藻工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气动除藻工具,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下表面活动链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刮板;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侧开设有等距分布的螺栓孔,所述通孔上插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一端与螺栓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箱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驱动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气缸的轴头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表面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气缸的轴头螺纹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转板,所述连接转板上开设有转孔,所述连接转板通过转孔转动插设在转动槽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安装有气缸和电机,能够实现伸缩的同时实现转动,能够对水藻进行全方位的清理,提高清理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旋转、固定,使除藻工具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清理,提高清理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刮板上带有硬毛毛刷,在启动电机时,刮板和其上面的毛刷配合转动,可以有效的对水藻进行清理,提高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箱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第一转杆和刮板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华衍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46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