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解决LG833装载机三机两柜的铲斗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24307.7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97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贾以海;王洪强;张晓鹏;杭桂花;叶筱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9/00 | 分类号: | E02F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lg833 装载 机三机两柜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解决LG833装载机三机两柜的铲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主框架;所述主框架顶部面和左侧面空出,便于铲斗进入框架内;所述主框架底部面中部固定一根额外后横梁方管将底部面划分为左侧和右侧区域,所述左侧和右侧区域内均设有三根支撑方管,间距与铲斗大小相对应;前侧面和后侧面的侧横梁方管根据铲斗销轴孔位置设有开孔,自上而下第一根和第三根侧横梁方管上开孔对应于铲斗的下销轴孔,第二根侧横梁方管上开孔对应于铲斗的上销轴孔。本实用新型在集装箱装箱过程中节省了装箱时间,增加了固定装置,避免了装柜后各部件距离近导致驾驶室变形、玻璃破裂、平衡重磕碰,提升了装柜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决LG833装载机三机两柜的铲斗固定装置,特别是解决三个铲斗同时固定问题的装置,属于装载机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G833装载机在三机两柜装箱时,因集装箱长时间在轮船上或火车上运输,到货后会出现驾驶室变形、玻璃破裂,平衡重磕碰严重等问题,分析原因是属于集装箱空间受限,各零部件固定没有安全距离,造成该现象。
由于标准集装箱的长宽高是固定的,铲斗固定装置是LG833装载机在三机两柜的装箱过程中能够有效缩短三个铲斗的装箱空间的重要装置,整个装箱过程采用行车将装有三个铲斗的固定装置吊运到集装箱入库处,用装箱专用车将装有三个铲斗的固定装置推到集装箱的最里端,用木条固定外沿,再用紧绳器固定在集装箱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LG833装载机三机两柜装箱运输过程中减少三个铲斗的摆放空间,满足整机其它部件的装箱安全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解决LG833装载机三机两柜的铲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主框架,所述长方体主框架由四根立柱方管、四根后横梁方管和四根侧横梁方管焊接形成;所述主框架右侧面焊接有额外用于加固的两根后横梁方管;所述主框架前侧面和后侧面均焊接有额外用于加固的两根侧横梁方管;所述主框架前侧面四根侧横梁方管中,至上而下第一根与第二根的间距等于第二根和第三根的间距、小于第三根和第四根的间距,第一根和第二根、第二根和第三根之间固定有用于加固的上支撑立柱,第三根和第四根之间固定有用于加固的下支撑立柱,所述下支撑立柱长度大于上支撑立柱;所述主框架后侧面以及右侧面同样高度位置均设有用于加固的下支撑立柱和上支撑立柱;所述主框架顶部面和左侧面空出,便于铲斗进入框架内;所述主框架底部面中部固定一根额外后横梁方管将底部面划分为左侧和右侧区域,所述左侧和右侧区域内均设有三根支撑方管,所述支撑方管间距与铲斗大小相对应;所述主框架前侧面和后侧面的侧横梁方管根据铲斗销轴孔位置设有开孔,自上而下第一根和第三根侧横梁方管上开孔对应于铲斗的下销轴孔,第二根侧横梁方管上开孔对应于铲斗的上销轴孔。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LG833装载机三机两柜的铲斗固定装置,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原来三个铲斗水平放置,现在将三个铲斗竖立摆放在固定装置内,并在标准的40尺高柜进行试装,如图1、图2、图3。经验证,新的铲斗固定装置可以满足装箱安全要求,保证装箱后位置空出500mm的空间,一台机身,三个驾驶室的摆放空间都会有20mm的安全空间,如图4。
优选地,所述三个铲斗的固定装置采用型材下料后拼焊完成,装配时铲斗竖立摆放固定。
优选地,固定装置以减少三个铲斗的摆放空间,合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将其它部件的安全距离得到保证。
本实用新型在集装箱装箱过程中节省了装箱时间,增加了固定装置,避免了装柜后各部件距离近导致驾驶室变形、玻璃破裂、平衡重磕碰,提升了装柜质量,如图4、图5。本实用新型经济实用,能解决LG833装载机三机两柜装箱方案,优化了各部件之间的安全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与铲斗连接固定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与铲斗连接固定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4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附件磨损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分子物料的打包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