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头部穴位敲击的针灸针刀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23781.8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57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武;焦娜娜;张喜荣;陈丽娟;孟祥斌;陈彦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洪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王大为 |
| 地址: | 15007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头部 穴位 敲击 针灸 | ||
一种用于头部穴位敲击的针灸针刀,它涉及一种针灸针刀。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针灸针硬度和强度不够,在敲击时易弯折、导致针灸针无法准确敲击头部穴位,影响针灸效果的问题。针体(2)的一端与针柄(1)固接,针体(2)的另一端与针刀(3)固接为一体,针体(2)的直径为0.7~1.2mm,针体(2)的长度为2~5cm,针刀(3)呈楔形,针刀(3)的长度为3~5mm。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头部穴位敲击针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针刀,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头部穴位敲击的针灸针刀。
背景技术
针灸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古老的组成部分。针灸针是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并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器具。
针灸针最早的雏形是针石,针砭治病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就像一个人手持尖锐器具,治疗病人腹病疾病。殷商至西周针刺治疗,或者用的是砭石,隋代医家全元起认为:“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古代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故命之针石。”现代的针灸针一般由针体、针尖和针柄组成,针体的前端为针尖,后端设针柄,针体跟针尖都是光滑的。
古代有九针,《灵柩·官针》篇里说“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指的是古代中医针灸在治疗操作时,有九种不同的针具,分别用来针对处理不同的病证。发展到现代,我们主要承接了毫针作为针灸治疗的主要针具,并且希望用它来治疗以往九种针具来治疗的疾病。这是有一定缺陷的。目前的临床广泛采用针灸针为实心的尖锐状的针尖,因材料和工艺水平,以及现代人畏痛的心理,制作越来越细,这就降低了针体的硬度和韧度。在操作时将针体刺入,进行提插捻转手法,如果手法不熟练,或者对解剖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会出现血管损伤可能,出现血肿。同时因针体过细,硬度和强度不够,仅用于提插捻转操作,手法单调,不能进行如挑治、扫散、切割、剥离等操作。
目前,“精准定位术”治疗采用整体观念,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整体,以人体弓弦力学理论为基础,高级中枢主导一切为依据,根据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来调整人体大脑及神经功能系统的整体性,使得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达到治病求本,医病求源的作用。
在调整人体大脑及神经功能时需要通过针灸进行头部穴位敲击治疗,现有的针灸针硬度和强度不够,在敲击时易弯折、导致针灸针无法准确敲击头部穴位,影响针灸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针灸针硬度和强度不够,在敲击时易弯折、导致针灸针无法准确敲击头部穴位,影响针灸效果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用于头部穴位敲击的针灸针刀。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头部穴位敲击的针灸针刀包括针柄1、针体2和针刀3,针体2的一端与针柄1固接,针体2的另一端与针刀3固接为一体,针体2的直径为0.7~1.2mm,针体2的长度为2~5cm,针刀3呈楔形,针刀3的长度为3~5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针柄1的顶部加工有弧形凹面1-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针柄1为聚丙烯塑料针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针刀3的刀刃呈“一”字型。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针柄1的前后端面上设置有防滑花纹1-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针体2为奥氏体不锈钢针体,针刀3为奥氏体不锈钢针刀。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针体2的长度为3~4cm,针刀3的长度为4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洪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洪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37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PE塑料膜收卷机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监控式交流列头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