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远端桡动脉止血压迫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21104.2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12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抒伟;林冬铭;杨明;朱壹明;石晨卉;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传武 |
地址: | 3100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远端 桡动脉 止血 压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远端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包括腕带、环形压迫气囊固定带、压迫气囊、Y型充气阀组件;所述腕带位于压迫气囊的两侧,用于固定压迫装置;所述环形压迫气囊固定带延续双侧腕带,呈双层环形结构,两层之间容纳压迫气囊;所述压迫气囊为低容高压气囊,充气后呈椭球形,用于贴靠鼻咽窝处并维持压迫力;所述Y型充气阀组件位于压迫气囊的上方,用于给压迫气囊充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对掌浅弓供血影响,并最大程度避免手部静脉回流受阻,缓解患者压迫期间手部胀痛,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远端桡动脉止血压迫器。
背景技术
经桡动脉远端入径目前作为常规桡动脉入径的替代入径,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正逐步受到国内外专家和临床工作人员的认可。其穿刺部位表浅、易于触及,不暴露患者隐私,穿刺后术后止血时间较短,且并发症较少。但是穿刺后如按压不当易发生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淤斑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为再次穿刺增加了难度。为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对穿刺部位实施合理、有效的压迫止血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包括:
目前国内外各医院主要采用的气囊压迫止血器(压迫器包括固定板、腕带、压迫气囊等)、螺旋压迫止血器等;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但其最终均需通过腕带固定在腕部,因此引起桡、尺动脉同时受压,易造成尺动脉供血受阻,影响手部静脉回流,出现手部肿胀疼痛,患者舒适度差。同时现有的桡动脉压迫器由于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经皮桡动脉介入诊疗的术后压迫止血,其结构设计更贴合桡动脉穿刺部位的解剖结构,无法直接应用于桡动脉远端处的穿刺部位,但是专门被设计用于鼻咽窝处桡动脉压迫止血的装置更是屈指可数。
鉴于此,需要一种新型远端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来应用于经鼻咽窝处桡动脉介入新入径,并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手部胀痛情况,减少临床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远端桡动脉止血压迫器,能够有效避免尺动脉受压,不影响掌浅弓供血,并最大程度减少手部静脉回流受阻,缓解患者手部胀痛,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止血性能。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远端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包括腕带、环形压迫气囊固定带、压迫气囊、Y型充气阀组件;所述腕带位于压迫气囊的两侧,用于固定压迫装置;所述环形压迫气囊固定带延续双侧腕带,呈双层环形结构,两层之间容纳压迫气囊;所述压迫气囊为低容高压气囊,充气后呈椭球形,用于贴靠鼻咽窝处并维持压迫力;所述Y型充气阀组件位于压迫气囊的上方,用于给压迫气囊充气。
优选地,所述腕带以压迫气囊为中心点,呈120度角分布。
优选地,所述腕带采用多微孔的无纺布为主材,表面涂有医用压敏胶。
优选地,所述环形压迫气囊固定带与压迫气囊之间通过强力胶水固定,环形压迫气囊固定带与皮肤的接触面涂有医用压敏胶。
优选地,所述压迫气囊采用天然乳胶材质。
优选地,所述Y型充气阀组件包括单向充气阀和真空弹簧示压导管,所述单向充气阀采用气体单向阀的活瓣设计结构,气体可进不可出;所述真空弹簧示压导管为真空的管状结构,用于显示实时气压参数。
优选地,所述真空弹簧示压导管包括钢化玻璃管、橡胶封环、弹簧和刻度;所述钢化玻璃管为真空弹簧示压导管的主体结构,其一端管壁与橡胶封环紧密接触,用于维持真空弹簧示压导管的真空特性;所述弹簧位于钢化玻璃管的内部,弹簧的一端连接橡胶封环,另一端固定在钢化玻璃管的末端;所述刻度位于钢化玻璃管的管壁上,用于显示气压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东方医院),未经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1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消课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旋风细粉回收装置